北宿礦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解決“頭頂”大事
盡管頂板事故在“水、火、瓦斯、粉塵、頂板”礦井五大災害中排名最后一位,但它給兗礦集團北宿煤礦帶來的危害卻尤為突出。近年來,為了徹底解決頂板管理這個事故職工生命安全的“頭頂”大事,北宿礦努力克服薄煤層能炮采工作面頂板破碎、煤層構造多等不利因素,大搞支護改革創(chuàng)新,大大降低了頂板事故發(fā)生率,確保了礦井安全生產(chǎn)。
頂板好不好,支護是關鍵。從建礦初期的木支柱到后來的金屬摩擦支柱,從1991年以后的單體液壓支柱再到現(xiàn)在的液壓支架,北宿礦的頂板支護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支護強度、質量和效果也有了顯著提升。2005年,該礦在17層采煤工作面大力推廣應用了ZDB2400-16-12型支撐掩護式液壓支架,克服了石灰?guī)r與頁巖相變頻繁及頁巖頂板破碎所對人身安全的威脅,實現(xiàn)了支、回、移自動化,回柱放頂時間由原來的2.5小時減少到1.5小時,工作面支護成本降低了2.06元/噸;最重要的是安全可靠性得到加強,自工作面使用這種液壓支架后,杜絕了頂板事故的發(fā)生。
在17層成功應用液壓支架的基礎上,該礦在16層采煤工作面推廣應用了自行研制的切頂支架,采用兩棵雙伸縮墩柱,替代了切頂墩柱和切頂單體液壓支柱,配合單體液壓支柱、“π”型鋼梁支護頂板,支護強度大,切頂效果好。工作面采用該切頂支架后,切頂排取消了單體液壓支柱,杜絕了人工回撤切頂排支柱帶來的不安全事故,實現(xiàn)了切頂支架的支、降、移機械化,工作面放頂時間由原來的2小時縮短為目前的1.5小時,既保障了安全生產(chǎn)又減少了人員占用,每班可節(jié)約3-4工,每年減少費用支出48.45萬元。
北宿礦自建礦以來,半煤巖巷道一直采用矩形斷面形狀。這種布置方式巷道兩幫易受礦壓影響造成片幫。北宿礦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半煤巖巷道倒梯形斷面布置,打破了半煤巖巷道傳統(tǒng)的矩形斷面布置方式,即巷道高度不變、底部寬度不變,將兩幫頂部寬度各向外擴展0.2米,使巷道兩幫煤(巖)體重心下移,形成一個特殊的三角形受力結構,基本消滅了巷道片幫事故的發(fā)生,巷道形象大大改觀,對安全生產(chǎn)成效顯著:對圍巖強度破壞小,提高了半煤巖巷道的穩(wěn)定性,有效的保證了施工安全,減少了巷道維修量,節(jié)省了巷道維修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