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情緣
清風(fēng)拂面,深深沉浸在刺梨茶的香甜里,而與刺梨的邂逅,結(jié)緣于貴州獅溪鎮(zhèn)柏芷山。
那是第一次看見刺梨。晚飯后,與家人散步,所遇行人,手提一袋黃色小果,詢問下,才知道這個小果名叫刺梨,泡酒或泡水有解毒,健胃,消食、活血、化淤的功能。行人更是賣力的推銷,極力游說這個刺梨的功效有好多,讓人很是懷疑,他是否是賣家的媒子。仔細(xì)瞧瞧袋內(nèi)小果,約李子大小,全身長滿小肉刺,真不愧于它的名字——“刺梨”。好奇心驅(qū)使下,我百度了一下,原來刺梨是生長于貴州、鄂西山區(qū)、湘西、涼山、冕寧山區(qū)等地的天然野果,含豐富的維生素C,其維C含量是蘋果的500倍,獼猴桃的16倍,被譽為“維C之王”。其藥用價值很高,特別是刺梨富含超氧化物岐化酶,是國際公認(rèn)具有抗衰、防癌作用的活性物質(zhì),在心血管、消化系統(tǒng)和各種腫瘤疾病防治方面,應(yīng)用十分廣泛。
看到刺梨如此多的功效,我們也按捺不住,詢問刺梨的炮制過程,心急火燎到市場選購了十幾斤,開始刺梨干的制作。先將鮮果放在蛇皮袋里,用腳輕輕揉搓袋子,碾搓掉刺梨的小肉刺,再傾倒出來,清洗干凈,之后上刀具,去掉果蒂,再剖切刺梨,然后晾曬,待果肉打焉后,挖出里面的種子,再行晾曬,直至成干品??粗せ镄量嗟某晒?,捧一撮,淡淡的一股甜香,裹著陽光的味道縈繞鼻間,心間充斥滿滿的成就感。
貴州的山水賦予了刺梨獨特的靈性,述說著刺梨的故事。相傳三國時期,孟獲在云貴邊界興義、安順一帶起兵造反,那里經(jīng)常瘴氣彌漫,瘟疫流行。諸葛亮率軍浩浩蕩蕩到達(dá)安順時,正逢當(dāng)?shù)赜昙?,因水土不服,大多?shù)將士都病倒了。軍醫(yī)開藥口服,也未見絲毫好轉(zhuǎn)。后來,當(dāng)?shù)乩芍兴蛠泶汤婢?,凡生病者每人一杯,眾軍士喝下此酒,疾患消除,并且功力大增,刺梨因此成為軍中圣品?/p>
歷史上利用刺梨釀制刺梨酒的記載,最早始見于清道光十三年吳嵩梁在《還任黔西》的詩句:“新釀刺梨邀一醉,飽與香稻愧三年”。刺梨酒,用干品泡制,一斤刺梨干加一斤酒放二兩冰糖。搖晃著色澤澄紅、晶瑩剔透的自制刺梨酒,沉沁其香氣馥郁中。當(dāng)我們品嘗時,仿佛也能品味到這片土地的故事和歷史。
刺梨,承載著貴州大地的獨特韻味,自那以后,每年都續(xù)寫著刺梨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