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錢情結(jié)
榆錢情結(jié)
忽驚春色二分空,滿地榆錢逐曉風(fēng)。周末,送母親回大荔老家,趕上榆錢開得正盛,那一串串、一簇簇、一片片的翠綠瞬時將我?guī)雰簳r的記憶里……
記憶中,村里榆樹居多,不像現(xiàn)在到處都是白楊,到處都是花木。那時村前村后,崖邊田野,家家戶戶院子里幾乎都生長著榆樹。每到陽春三月,溫潤的風(fēng)一吹,老榆樹暗灰色的枝條便悄悄的生出高粱米粒般的榆錢芽苞,密密麻麻,細細的,像一串串沾滿芝麻的糖果棒。用不了十天半月,枝頭的米粒好像炸開了花,一簇簇,一團團綴滿了整個樹冠,你挨著我,我擠著你。薄而圓、嫩而青的榆錢一嘟嚕一嘟嚕的垂著,微風(fēng)一吹,像一掛掛淡黃碧潤的玉墜兒,給小院增添了無限生機與喜氣,整個村子仿佛都彌漫在榆錢兒香甜的氣息里。
榆錢又稱“榆莢”,是榆樹的種子,因其外形圓薄如錢幣故而得名。榆錢又是"余錢"的諧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錢有"余錢"的說法。清代詩人郭誠在《榆莢羹》中有詩云:“自下鹽梅入碧鮮,榆風(fēng)吹散晚廚煙。揀杯戲向山妻說,一箸真成食萬錢。”當春風(fēng)吹來第一縷綠色,金黃的榆錢就一串串地綴滿了枝頭,人們會趁鮮嫩采摘下來,做成各種美味佳肴。那時候,每年春天父親都會從后院的榆樹上捋下滿滿的幾籃榆錢,母親將其洗凈做成榆錢麥飯或榆錢菜饃,現(xiàn)在回想起來唇齒間仿佛還留有榆錢的清香。
家中后院那棵樹干比直、碗口粗狀的榆樹,靜靜地生長在圍墻邊。上小學(xué)時,最開心的莫過于榆樹探出嫩芽的日子,只因那卵狀披針形的嫩芽兒正好可以供破殼的小蠶食用,在桑樹發(fā)芽尚早的日子,榆樹葉便是喂食幼蠶的最佳選擇。一個長鉤便可以讓蠶寶寶們溫飽無憂,看著那細黑線似的小生命在榆葉的供養(yǎng)下一天天地蛻變長大,心中無限感慨,生命原來可以有這么多的生長形式,榆樹用它特有的方式打開了我探索世界、感知生命的第一扇窗。
現(xiàn)在,村里幾乎看不到榆樹的蹤影,老家后院的那棵榆樹也因蓋新房而遭遇被砍的命運。后來也因為在外求學(xué)、工作、結(jié)婚……回村的日子少了,待的日子更少了,有關(guān)榆錢的故事始終停留在兒時的記憶里,隨著時光的流逝越發(fā)清晰。
再次觸及榆錢,人已非人,物已非物,空留榆樹和老院質(zhì)樸無華的、早春的惦記……(蒲白礦業(yè)鐵路運輸公司 王婉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