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山水田園間
跟著古詩詞穿越到農(nóng)耕時代,望望秦時的明月,吹吹唐詩中的清風,聽聽從遠古深山中傳來的陣陣回響,回到古代,來一場深度山水田園行。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 ? 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 不食人間煙火的布袋和尚將“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的人生哲理淡淡地寫在了農(nóng)夫的稻田里,在水稻田里插秧子的時候,邊插秧邊后退,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插秧時的“退步”正是為了進一步的向前。當農(nóng)夫一根接著一根地往水田插稻秧時,他“低頭便見水中天”,天映照在秧田里變作了水中天,俯首能見水中天,近處亦有芳草地。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連綿的雨后,山林里彌漫著清新的空氣,還有空蕩的雨霧繚繞著,稀稀疏疏的炊煙從村落里冉冉地升起來,做好一些粗淡的菜飯,給農(nóng)田里耕耘忙碌的人送去。 一路上,但見水盈盈廣闊平坦的水田上,有白鷺不時地掠起,騰空而飛,而田野邊蔥綠的茂林里,時而傳出幾聲婉轉(zhuǎn)清麗的黃鸝啼叫,充滿了野趣和興致。古人習慣了這山中的晨與暮,花與草,鳥與禽,習慣了在山中靜靜地修身養(yǎng)性,習慣了朝花夕拾地一次次凝望,也習慣過一種簡樸的日子,在松下采集露葵吮食之,行走山野間,隨緣隨遇隨時……
荷鋤時趁月明歸,稚子依依候竹扉。
竟說田家風味美,稻花落后鯉魚肥。
田間勞作的人,趁著朗朗的明月,從夜色中歸來。小兒早已在依在竹子門前急切地盼望家人歸來。都說田園中的野味是好菜品,桌上佳肴,誰知道稻花還未香時,鯉魚早已健美肥碩了,正好是一道絕味的盤中餐。
回到古代,不僅是原生態(tài)的山水田園行,更有吃貨的美味記憶。古代詩人每每下筆吃食,筆墨從不含糊,從鱖魚的鮮美,到蕨筍豆苗的清淡,再到燒餅豆酥的香脆,惹人食欲,極具誘惑。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張志和《漁歌子》這幅山景水墨畫中“主角”到底是什么呢?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詮釋和解讀,資深吃貨們最鐘情的自然是山澗的“鱖魚肥”,為了它,古代吃貨們的敬業(yè)精神一點也不輸今天的吃貨,甘愿冒著雨紛紛趕往山里去。因為只有在下雨天里,魚兒才會集中露出水面,想要捕撈就事半功倍呢!
舍東種早韭,生計似庾郎;舍西種小果,戲?qū)W蠶叢鄉(xiāng)。
惟薺天所賜,青青被陵岡;珍美屏鹽酪,耿介凌雪霜。
采擷無闕日,烹飪有秘方;侯火地爐暖,加糝沙缽香。
? ? 尚嫌雜筍蕨,而況污膏粱; 炊粳及煮餅,得此生輝光。
吾饞實易足,捫腹喜欲狂;一掃萬錢食,終老稽山旁。
? ? 陸游的《食薺十韻》,不但表達了對野菜的喜愛,更是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做一個田間人,耕一方自留地,守一顆純凈心,問天地斜陽,春夏秋冬,隴上可有四季更替的腳印?
讀田園詩詞,看古人如何在“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中覓到生活的氣息,看他們?nèi)绾渭毱敷w味“惟有莼鱸堪漫吃。下官亦為啖魚回”的情趣雅致。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秋雨初晴后,遠山近水的清新?lián)浔?,風來了,習習有聲,好個秋意濃。晚景暮色下,一輪清輝在罅隙的松動間若隱若現(xiàn),流溢著一層薄薄淡淡的光華,照著石上清清的泉水。輕輕地撥開月色朦朦,竹林輕響搖動,是那浣洗衣裳的姑娘歸來了?。u曳的蓮蓬慢慢地蕩漿開去,誰的網(wǎng)撒向了今夜的豐盛里,漁舟悠悠地駛向何處去? 傍晚時分的山村,風光旖旎,山居的村民淳樸、悠閑。
如此“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村居生活,享用著“臥剝蓮蓬”的純天然食材,能不羨煞禁錮在鋼筋混凝土大廈中的現(xiàn)代人?
回到古代,去尋覓那久已遠去質(zhì)樸而純真的友情。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古代詩人志士皆有喜樂山水之趣,固有探親訪友之好。古代出行富足者或有車馬代步,百姓人家只能步行了,若要上山尋親訪友,唯有踏實地一步步攀巖而上,這樣的興致之舉,有時或撲了空,卻又不甘心,于是“問童子”,一邊或也在暗道:“我這樣辛苦的上山來一趟,他卻不在,唉!” 賈島要尋的這位友人,他做何為,又欲為何?童子: “言師采藥去”,師傅出行,而且是高山峻嶺中采藥,看來這師傅應(yīng)該是來去自由的清靜人,獨行客。詩人雖訪友不成,卻因此成就了蔥蘢詩兩行,不虛此行,幸甚之至。
山行訪友,亦是靜心之旅。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有心訪友人,見到是預料中的必然,想著會舉杯相敘,談吐交心,可是,見不到呢?也大有收獲,雖不見友人,卻聽見了有聲音在空曠的山壁間澈亮的響起、回蕩,這是怎樣的一種相見,是心與心在隔山隔嶺間任由馳騁、心領(lǐng)神會,比真正見到似乎來得更有詩意和情調(diào)。于是,高高興興地來,流連忘返而去。這一山一響動,治愈了詩人落空的遺憾,這便是山水的理療功效吧!
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份對友情的篤信,多么讓人欣然:無論在與不在,友人的一切都存于我的心海。
在這個開始飄雪的冬日,以一首《江雪》為這場穿越古代之旅作結(ji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江中獨釣的蓑笠翁心中定會有一個豐滿的世界!才會靜靜地坐下來,垂釣這人生的真性情,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