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里的人生
勸君莫惜金鏤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和一些長輩們交流時,他們總是對過去的話題充滿興趣,不停的絮叨過去的點滴,同時感慨青絲易白,時光易老。事實上,時光對每個人都很公平,只是當你沉浸于舊時光的時候,有的人卻活在了當下。年長的人念舊,這無可厚非,但是年輕的我們,應(yīng)該惜少年。
“煤油燈點燃時,會冒出黑膩膩的油煙子,長時間在煤油燈下寫作,油煙子吸進鼻子里,我的鼻孔會發(fā)黑”。這是偶然看到的劉慶邦老師《在哪里寫作》中描寫的他寫作時的場景。能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寫作,他的動力是什么呢?仔細想來,是愛,是對寫作由衷的愛。因為文字,不僅僅是說出來這么簡單,它是情感的紐帶,是社會傳承的重要載體。猶記得中學(xué)時期,情竇初開,那時候的我讀了霍達女士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到關(guān)于主人公明月的愛情故事時,有著直達心底的共鳴和感同身受。同樣,步入煤礦工作后,回想起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對小說中關(guān)于孫少平在煤礦工作的情節(jié)又加深了一層理解,以及后來讀到的《習(xí)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回想起自己自參加煤礦工作以來的點點滴滴,對習(xí)近平年少時的農(nóng)村生活,也有著感同身受的共鳴,這便是文字的魅力。文字中的人生,不僅僅是小說化、情節(jié)化的,它更是脫胎于我們身邊最真實的人生故事。我是來自陜煤澄合礦業(yè)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我的父輩們做了大半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體力勞動,他們對農(nóng)民這一特殊群體,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這份感情多半是來源于相同的人生經(jīng)歷和關(guān)中人與生俱來的樸實。也許是被父輩們感染,當我來到煤礦工作之后,對身邊那些付出辛勤勞動的工友們亦有一份親近感,這讓我更愿意坐下來細細聆聽他們的故事,并將他們的故事寫進文字里。
繁忙的工作后,我總會想把自己聽到、想到的東西用文字表達出來,雖然時間有限,精力有限,但是貴在堅持,而將那些煤礦工人們的故事寫進文字里,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