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真情
品味真情
你只要稍微留心,便隨時會感受到有一種無形的真情在溫暖著你的心,早晨就餐時,你會發(fā)現(xiàn)母親在飯里墊了一個煎的香噴噴的雞蛋;你下班歸來,會發(fā)現(xiàn)老父迎著寒風在家開門守候;當你伏案筆耕時,妻子會遞上一杯香茗;......至于游子歸來、夫妻久別、朋友重逢,期間涌出的那份真情,誰能不為之動容呢?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兩句出自唐朝詩人李商隱《夜雨寄北》兩句極為平常的古人詩句,正是從中能折透出人們共有的那份真情,使人體察到真情是一種美的意境,這樣的佳句自然能動人心弦。
當我們有心細細品味真情時,方能感受到那是投向心靈深處的陽光,是灑向心田的絲絲春雨,是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此時,真情便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滲透力,會強化你生活的信念,會使你感到生活無限的甘甜。
人之所以可貴,在于重情。一旦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真情,他縱然擁有無限的權(quán)力和財富,生命也會變得黯淡無光。
人生在世,都渴求蒙受更多真情的滋潤。但有人會不珍惜那份獲得的真情,更舍不得以真情去回報真情,往往還有人把真情看作是可以交換的商品,一份情感的付出,就想得到兩份情感的回報,隨著時間的推移,又指望取得若干“利息”。還有人把真情轉(zhuǎn)化為一種“人情債”,相互請客送禮,酒來肉往,彼此吹捧,兩廂互為利用,一旦利益相犯,便會六親不認,反目成仇。試看一些地方泛濫成災的“人情債”,已使人忘情生畏,躲之不及,也導致民俗風情的敗壞。
“情重如山”、“情同紙薄”,這也是人們對不同情感價值的評估。“人非草木,焉能無情”?可是人生在世總不能拘守于妻兒老小、姑嫂婆媳間那一點真情,而要將個人那份真情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去,你可以不優(yōu)秀,但必須有人品。少些“巴結(jié)”,多些“互助”和“提攜”。投資和我們層次相仿的人,大家之間是一種平等的“互助”關(guān)系;提攜比自己層次低的人,就好比低價買入潛力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人脈是互相的,你不優(yōu)秀,認識誰都沒有用。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聰明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再優(yōu)秀的人,如果人格出現(xiàn)了問題,都會失去信任和支持。立足職場、立足社會要憑本事和真心,輸什么也別輸人品。做人,堂堂正正方可安心,踏踏實實才叫安穩(wěn)!再難,也別撒謊,再窮,也別騙人。人生,沒有下輩子,把這輩子活好,也不枉走一遭!其實真情,就在當下,在眼前,在身邊!
“留得真情在人間”也不難,只要我們活著就盡力去做一個誠實的人,一個正派的人,一個能為他人著想的人,如此而已。(黃衛(wèi)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