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二十三,爺上天”。臘月二十三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人們要進行一項特殊的祭祀活動,即祭送灶..." />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chǎn)網(wǎng)!

馬關(guān)鎖:炊煙裊裊送灶神

作者:馬關(guān)鎖 2017-01-20 22:22 來源:煤礦安全網(wǎng)

炊煙裊裊送灶神

俗語說“二十三,爺上天”。臘月二十三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人們要進行一項特殊的祭祀活動,即祭送灶神升天,故稱“祭灶節(jié)”,俗稱“過小年”。家鄉(xiāng)人至今還保留著臘月二十三晚上祭祀灶神的習俗。

祭灶節(jié),在我國民俗中由來甚久。該習俗源于遠古時期人們對火的敬畏和崇拜,而在氏族社會時期就開始對火神進行祭祀活動,火進入家庭后形成灶火就演化成火神的象征,因而對灶神的祭祀也就意味著對火的崇拜。夏朝時,灶君已經(jīng)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在中國民間諸神中,他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痘茨献?middot;氾論訓(xùn)》載“炎帝作火,死而為灶。”《禮記.月令》云:“祀灶之禮,設(shè)主于灶徑。”灶徑即灶邊承器之物,據(jù)古籍《禮記·禮器》孔穎達疏:“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為灶神。”孔子的《論語》中,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祭灶時要設(shè)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shè)置籩豆,迎尸等等?!稇?zhàn)國策趙策》云:“復(fù)滌偵謂衛(wèi)君日:臣嘗夢見灶君,”唐羅隱送灶詩亦有“一盞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的名句??梢妰汕Ф嗄昵耙延屑涝钪Y,且歷代相沿成習。祭灶,是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shè)有“灶王爺”神位。灶王是舊時民間信仰的灶神,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職掌一家飲食擴大至操全家生死禍福,并隨時記錄人家功過,年底上天向玉皇報告。人們稱之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灶王龕大都設(shè)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shù)纳裣?。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有橫批,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jiān)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lián),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jiān)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爺?shù)膮R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yīng)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shù)膮R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guān)系。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shè)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并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將竹篾扎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涂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涂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shù)淖?,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涂完灶王爺?shù)淖旌螅銓⑸裣窠蚁?,和紙與煙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禱告:“灶王爺,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于《后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后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唐宋時祭灶的供品是相當豐富的。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古傳臘月二十三,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fù)云,乞取利市歸來分”,詩寫得真實細致饒有情趣,足見古代民風對祭灶的重視、食品的豐盈。古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祭灶往往是男人們的事情。近代卻多數(shù)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灶的角色。

關(guān)于灶王爺?shù)膩須v,民間流傳著一個這樣有趣的故事。傳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兄弟倆,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臺,東街請,西坊邀,都夸獎他壘灶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為“張灶王”。說來張灶王也怪,不管到誰家壘灶,如遇別人家有糾紛,他愛管閑事。遇上吵鬧的媳婦他要勸,遇上兇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以后,左鄰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張灶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張灶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聽他吩咐,大哥離開人間后,弟弟只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wù)。幾房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有天,他終于想出個好點子。就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xiàn)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畫師說:“我寢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灶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灶王爺饒恕。從此后,經(jīng)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后,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yù)先繪制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zhèn)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xiāng)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如些一來,沿鄉(xiāng)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習俗。祭灶風俗流傳后,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guī)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其實,這個故事只能算是祭灶神的來源之一。還有的說灶神是鉆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說是神農(nóng)氏的“火官”,或說是“黃帝作灶”的“蘇吉利”,眾說不一。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fā)明火食以后,隨著社會生產(chǎn)的發(fā)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guān)。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了。中國道教興盛之后,曾借《經(jīng)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后來就發(fā)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qū)里,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shù)亓餍械拿耖g傳說故事。

臘月二十三,是過年的一次彩排、一次預(yù)演。雖然形制規(guī)模小了點,但基本套數(shù)和過年沒有什么區(qū)別,完完全全就是過大年的一個縮版。過年就要獻神,農(nóng)村的神似乎比城市多了許多,每個神都要打點到,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在年節(jié)敬奉神的禮俗中,最露臉的就是灶爺,即灶神。也叫灶君,灶王,俗稱灶王爺。灶爺?shù)穆氊熓撬净?,到民間和人類最關(guān)鍵的“吃”聯(lián)系到一起,因而是媽最看重最小心侍奉的神。恭恭敬敬,一點不能含糊。我所見到的灶神,是木刻彩印的年畫。我們這里普通農(nóng)家,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人們都要在自家灶房的鍋臺附近墻壁上貼上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的木版神像。中間是灶君老爺,一臉端莊;身旁是灶君奶奶,眉目慈祥。神像的兩側(cè)還要貼上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寫“上天奏好事”,下聯(lián)寫“下界保平安”或“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神像設(shè)計得古色古香,灶君夫婦旁邊往往還要畫兩匹馬作為坐騎。據(jù)大人們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也就是天帝派到人間的監(jiān)察官,不僅職掌灶火,管理人間的煙火飲食,還要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為。他常在每月最末的一天,上天報告人間的情況,犯大錯的要折200天的陽壽,小錯則100天。臘月二十三日則要上天開年終總結(jié)大會,這次時間長了點,要到正月初一凌晨迎神時才回人間。時間長,匯報的就仔細些,說好說壞的機會就多了些,因此每個人都顫顫驚驚的,唯恐灶爺不說好話,折了自家人的陽壽。這情景有點像對待上級派來的檢查團,也就是舊社會的欽差大臣。對神的辦法和對人也是一樣的,免不了巴結(jié)賄賂,說好聽的話,磕最響的頭,擺最豪華的灑宴,塞大大的紅包。實在還不行,便會想一些下作的辦法,堵住他老人家的嘴,為此衍生出一些特殊的禮俗。

因此,送灶時,人們會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的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還要把灶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shù)淖焐?。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還要為灶君坐騎撒馬料,要從灶臺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這些儀程完了以后,就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盡管灶神的權(quán)力很大,但上面還有天帝,供獻的規(guī)制就小了許多。就連蒸的年饃也有區(qū)別。過大年蒸的是棗花,過小年則是大年棗花的一半。大也罷,小也罷,敬神只是個樣子,終歸還是都進到了我們肚子里。有了白饃吃,就是過年了,我們就高興。等不及供完神,一個人早抓了一個香噴噴的白饃,四處夸耀去了。在我們的印象里,灶爺似乎是一個愛管閑事,愛說閑話的神。有可能大人也是這樣想的,因此供奉里就多了一種特殊的物品。這一樣用飴糖也就是麥芽糖村里人叫糖稀做成的東西叫糖瓜。圓圓的,很像甜瓜的模樣,吃時很容易粘牙,越嚼粘得越厲害,只能凍脆了吃。用糖瓜做供品確實是一個下作的方法,就是要用它粘住灶爺?shù)淖?,不讓他胡說八道,頗有點黑社會的意味。小時候常想,灶王爺也蠻可憐的,平時受了人家那么多恭敬,到這時卻要受這樣的懲罰,全都是吃了長舌頭的虧。糖瓜自己做不來,是要到集上去買的。有時爸趕集回來的晚了,一家人就要等,一直等爸回來,買回了糖瓜才能獻爺。不然的話粘不上灶爺?shù)淖?,說不定會惹出什么禍來。

灶爺是怎樣升天的,騎馬還是馭龍,我們誰都沒有看見。所看見的就是把舊的灶爺扯下來,放到火里燒。燒不能說燒,要說送爺上天。燃香焚表是少不了的,跪在地上的媽嘴里念念有詞,不外是保佑家人平安之類的話。我們則不當回事,該怎樣瘋鬧還是怎樣瘋鬧,只有在爸的呵斥下,才極不情愿地給灶爺磕個告別的頭。看著扯下來的,煙熏火燎了整整一年,黑不溜球的灶王爺,突發(fā)奇想灶爺?shù)难劬Ρ谎沽耍f不定什么都看還見,上天說的還不都是瞎話。話還沒念出口,嘴早被媽捂住了。她惶恐地說:“不敢胡講話,那是要遭報應(yīng)的??粗鴭屔裆f重的樣子,心里也顫顫的,不由的打了個激凌。然后,等到二十八九,掃完塵土,用嶄新的花花綠綠的報紙或雪白的麻紙裱墻后,把從集市上新買的灶王爺畫像端端正正貼在正對鍋臺的墻上就行了。民謠說:“臘月二十三,爺爺上了天。先生放了學,學生放了光。”也就是說主管一家大小事務(wù)的灶王爺去了天宮,所以,各家不論在家里動土還是煎炸,都不必祭祀。據(jù)說在舊社會,這一天也是祭孔和確定私塾先生的日子。

“祭灶”節(jié)是春天的前奏,是春節(jié)的序曲,是整個迎新春慶典活動的開始。過了臘月二十三,過年就到了倒計時階段。每天都有每天的議程,每天都有每天的安排。村里有了零零星星的鞭炮聲,早盼點的家豆腐已經(jīng)做好了。家的溫暖,年的興奮,會讓再疲頓的人也像服了興奮劑似的,躍躍不安。再懶惰的人,到了這時都會緊張起來,一丁一卯再也麻糊不得。在外打工的、做官的、經(jīng)商的、讀書者,也都一個個、一家家打點行裝,風雪兼程地往家里趕。放了假的孩子們終于自由了,追逐著,嬉鬧著,滿村子瘋跑,一個個張狂得不成樣子。臘月二十三是上天給辛勞一年的人們的一個早早的驚喜,讓“年”這個許久的期盼,變的摸得著、看得見了。灶王爺放了七天的長假,紅塵人間的凡夫俗子們則變得更加忙碌了。新年一天天近了,人們的議事日程越來越緊湊了:“二十三,爺上天;二十四,寫對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換媳婦;二十七,宰花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掃塵土;三十晚上,熬燈油……”。每當想起這些熟悉的童謠,兒時那遙遠的忙碌的年關(guān),那些逝去的溫馨往事,那一個個先后離我們而去的親人和好友,便會或清晰或模糊地走進我們的夢里,使我們的人生變得充盈而豐滿起來。(晉能集團四通煤業(yè) 馬關(guān)鎖)

煤礦安全網(wǎng)(http://cltuan.cn)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chǎn)網(wǎng)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guān)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wǎng)狐天下友情技術(sh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