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底風情錄》之十一
農(nóng)歷的“十月一”已過去半個多月了,早就思謀著寫一篇有關(guān)“十月一”這個節(jié)..." />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chǎn)網(wǎng)!

馬關(guān)鎖:“送寒衣”與“鬼推磨”

作者:馬關(guān)鎖 2016-11-17 23:21 來源:煤礦安全網(wǎng)

“送寒衣”與“鬼推磨”

《河底風情錄》之十一

農(nóng)歷的“十月一”已過去半個多月了,早就思謀著寫一篇有關(guān)“十月一”這個節(jié)日的文字,對中華民族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行推介,卻因公務(wù)纏身,一直沒有功夫下筆。更為遺憾的是,雖然提前買回了冥幣、“寒衣”、香、燭等祭拜供獻物品,這一天我卻沒有能抽出時間給祖父母和父母上墳。雖然當日由妻子替我到祖墳上進行了祭拜,但沒能親自祭拜祖先,心里總有幾分愧疚不安。

近日,我上網(wǎng)對“十月一”進行了查詢。原來家鄉(xiāng)的“十月一”,歷史上又稱“寒衣節(jié)”、“十月朝”、“祭祖節(jié)”、“冥陰節(jié)”,與春季的清明節(jié),秋季的中元節(jié)并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jié)”。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認為,農(nóng)歷十月初一也是入冬第一天,此后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冥間祖先的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久而久之,便相沿成習,留下了“十月一,送寒衣”這個祭祀祖先的特殊形式和傳統(tǒng)習俗。據(jù)說這個節(jié)日起源很早,周朝時這一天是臘祭日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周天子以獵物為祭品,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nèi)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nóng)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禮記·月令》中對這個節(jié)日進行了筆錄。唐宋時期這個風俗一直延續(xù),在《唐大詔令集》和宋《歲時雜記》、《東京夢華錄》、《夢粱錄》等書中均有詳細記載。明代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中對寒衣節(jié)記載更是細致入微:“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到了清代,人們對“送寒衣”的熱衷依然絲毫未減。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中這樣描述清代寒衣節(jié)的細節(jié):“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于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家鄉(xiāng)有一句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俗語叫“有錢能使鬼推磨”,意思是只要你肯花錢,什么事都有人替你干。據(jù)說這句俗語的來歷與十月一“寒衣節(jié)”大有淵源呢!小時候有這樣一首兒歌:“造紙先師系蔡倫,鼎鼎大名世間聞。紙幣看來張張薄,能抵幾多金和銀。”對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shù)的發(fā)明者蔡倫進行了熱情頌揚。卻說當年蔡倫發(fā)明了造紙術(shù)并一夜暴富,前來做買賣的、要求學技術(shù)的人如潮水般涌來。而蔡倫卻只做買賣,生怕別人學了技術(shù),搶了自己飯碗,擠掉自己財源,對前來要求學技術(shù)的人一概謝絕,只收留大哥蔡莫一個人。但他那個大哥因圖財心切,功夫還未學到家,就急著和妻子慧娘一起在家里辦起了作坊。夫妻倆加班加點,晝夜奮戰(zhàn),不料生產(chǎn)出來的紙卻因質(zhì)量低劣根本賣不出去。眼看堆積成山,連老本也快虧光了,怎么辦?夫妻倆對著紙堆發(fā)愁,不知如何是好。

還是慧娘的腦子好用,她計上心來,對丈夫貼耳面命一番,丈夫不禁喜笑顏開,連聲稱妙!當天夜里,他們偷偷弄來一口棺材。天剛蒙蒙亮,慧娘就扶著棺材大哭起來:“一燒草紙哭我夫,因為造紙把命收,我夫不是短命種,為何閻王亂鉤簿?二燒草紙哭我夫,為何前世這么修?丟下我今來守寡,瞞人帶大你遺孤?三燒草紙哭我夫,今日我夫面烏烏,孤兒寡母難度日,情愿隨夫命不留!”直哭得天昏地暗,哀鴻遍野。一時驚動四鄰,有前來勸解的,也有前來悼念的,一個個都為她凄切的哭聲流下眼淚??删驮谶@時,只聽得“咚”的一聲,棺蓋被頂開,蔡莫從里面鉆出來喊道:“我妻莫哭,我妻莫哭!”在場的人都被死鬼還魂嚇得張口結(jié)舌,面如土色,渾身發(fā)抖,連腳也挪不動了。待回過神來,問是怎么回事,只聽蔡莫哭著答道:“眾多親鄰你不知,我因造紙過勞而死,去到陰間閻王殿,閻王見我兩手空空,臉上立即變了顏色,厲聲喝道:‘你若想做鬼,為何不帶見面禮來?’說罷,就喝令左右:‘快把新鬼打入大牢,罰做苦力推磨!’好在有賢妻慧娘,火燒草紙滿天飛,張張紙灰化作錢,飛到閻君大殿里。閻王一見心歡喜,張口露齒笑瞇瞇,眼看新鬼多朝貢,夢里笑醒多少回。次日,他便來到大牢,見我推磨推得滿頭大汗,喊道:‘蔡莫,現(xiàn)在你可以回陽間去了!’我一時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抬頭一看,見是閻王爺,立即跪道:‘老爺,你這是……’閻王爺說‘我查了一下生死簿,見你陽壽未盡,不該早日下來,是主管的人情報有誤委屈你了,今日賜你還陽夫妻團聚,生兒育女去吧。’‘這……我那磨還未推完呢?’‘不要緊,我自會安排窮死鬼去推!’”在場的人們一聽,信以為真,以為燒紙真有這么大的好處,都向蔡莫買紙。為了打開銷路,慧娘故作慷慨地將草紙薄利批發(fā)送給了鄉(xiāng)親們。這事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鄉(xiāng)親都來買蔡家的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不到兩天,蔡莫家積壓的紙便被搶購一空。據(jù)說,蔡莫“還陽”那一天正是農(nóng)歷的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與此同時,“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也就成為代代相傳的俗語了。

在我的家鄉(xiāng),每逢十月一,無論再忙,人們總要到祖先墳前焚香點蠟,把糕點、罐頭等供品擺放齊整,一家人輪番下跪磕頭;然后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于圈內(nèi)點火焚燒。焚燒五色紙,據(jù)說是送給九泉下祖先們的衣服布料。如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許多頭腦敏銳的商家和壽衣店,開始出售紙質(zhì)甚至各種布料做成的“冥衣”,許多人上墳給祖先們燒的自然變成了高檔的“成衣”。而在墳頭劃圈的用意,據(jù)說是怕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搶走自家祖先的衣物。“粘紙成衣費剪裁,凌晨燒去化灰埃。御寒泉臺果否用?但聞悲聲順耳來!”不管是習俗也好,迷信也罷,鄉(xiāng)親們在“寒衣節(jié)”這一天上墳燒紙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感恩無可厚非。作為炎黃子孫表達感恩的重要方式和深層精神文化需求,人們于農(nóng)歷十月初一“寒衣節(jié)”之際自發(fā)向祖先“送寒衣”以表達對先人的緬懷紀念之情,理應(yīng)得到理解和尊重。

一年一度十月一,汝媳代兒送寒衣,寄語父母勤珍重,泉下陰冷善護體。 老奶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馬上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小雪了,你們那里冷嗎?給你們送的寒衣暖和嗎?合身嗎?喜歡嗎?陰陽相隔,晚輩、兒子無法照料你們,你們就善自珍重吧!(晉能集團四通煤業(yè) 馬關(guān)鎖)

煤礦安全網(wǎng)(http://cltuan.cn)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chǎn)網(wǎng)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guān)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wǎng)狐天下友情技術(sh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