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建:張良故里行
張良故里行
楊福建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為漢初城父(今河南寶豐)人。是漢高祖劉幫的謀臣,為秦末漢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是漢王朝的開國元勛,被后人稱為“漢初三杰”之一。
張良是秦末漢初謀士、大臣,祖先五代過輔助韓國國君。先祖原為韓國潁川郡貴族其祖三代為韓丞相,本姓韓秦滅韓后,秦滅韓后,他圖謀恢復韓國,便結交刺客,他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東南位于黃河灘區(qū)))扯旗造反,狙擊秦始皇軍隊,結查失敗。后逃亡至下邳時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由于他善于學習鉆研,深明韜略,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秦末亂起,張良也組織了一支百余人的隊伍反抗暴秦,在留縣遇到劉幫,兩人很談的來,劉邦對張良言聽計從。這才有了“約法三章”滅亡秦朝;在“鴻門宴”幫助劉幫脫險,在被封漢王;火燒棧道,使項羽放松了警惕,受封為“成信侯”,做為實際上的軍師,開始與劉邦真正合作,幫助劉邦滅項羽,平定天下。劉邦封賞功臣時,對張良的封賞是“自擇齊三萬戶”,張良謝絕,只要了“留”這個地方。功成名就的張良此時已形同隱居,除了在封賞功臣、建都問題上出了點主意外,就是后來在保護太子上發(fā)揮了作用。在劉邦的三杰中,張良精通黃老之學,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的道理,使得劉邦一直尊重張良,被后人尊為“謀圣。
2014年剛過春節(jié),天氣稍冷 初四那天冒著菲菲細雨,我們乘車來到張良故里,剛進入該村,只見一座高大巍峨的牌坊呈現(xiàn)在眼前,牌坊上由中國古建筑學會會長羅哲文親筆提寫的“西漢留侯,張良故里”八個大字熠熠生輝,遒勁有力,與張良行街上那些古老的建遙相呼應。
張良故里位于河南省郟縣李口鎮(zhèn)張店村,郟縣縣城東南25公里處,在平頂山市區(qū)北7.5公里的馬鞍山下,該村南依馬鞍山(又稱張寨山),北臨汝河,左鳳崗,右紫云,山拱水抱,當?shù)厝朔Q之為龍鳳之地也是風水寶地的意思。被住建部、文化部等部門評選為中國最古老的傳統(tǒng)村落,張店村至今建有張良廟,又稱留侯祠。至今村里仍保存有提督府、西官宅等明清時期的大片建筑群,這些古老的建筑由于年久失年修,有己經(jīng)破爛不堪,有是保存尚好,住宅的主人大多是張良后代的。
張良輔佐劉邦,為建立西漢立下汗馬功勞,成為一代名相,漢代曾在其故里張店村建“留侯祠”。此地處于漯落(漯河,落陽)要沖,過往旅客、達官貴人、文人騷客前來拜謁者絡繹不絕,留下不少翰墨碑刻,其中宋代的包拯、王安石、蘇東坡曾在張良故里留下詩文佳作。
1 張良故里考證
據(jù)《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在韓國城父(今寶豐縣李莊鄉(xiāng))。秦滅韓置潁川郡,漢繼秦改城父為父城關置縣。張良為潁川郡父城縣人。東漢袁宏《后漢紀》中載,朱寵初任潁川太守,大宴群吏,問功曹史鄭凱曰:“聞貴郡山川多產(chǎn)奇士,前賢往哲,可得聞乎?”凱對曰:“留侯張良也,奇謀輔世,玄算入微,濟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于父城。”
據(jù)有關專家考證,漢代之父城縣轄今寶豐東部(現(xiàn)我市寶豐縣李莊鄉(xiāng)有一個父城社區(qū))、郟縣東南部和平頂山市區(qū),即寶豐縣城以東,紫云山以西,汝水以南,沙河以北廣大地區(qū)??h治在今寶豐縣李莊鄉(xiāng)古城。縣治東南十里馬鞍山北麓今稱張店者即為張良故里。唐《括地志》載:張良,汝州郟縣三十里人。椐當?shù)亍犊h志》載:張良,今河南郟縣東人,即指此地。椐村民介紹在2006年2月13日,張店的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引起眾多學者關注。一村民3年前從自家房基中挖出來的石牌一塊,石面上是諸葛亮拜謁留侯廟瞻仰張良像后所寫的一篇短文。時間是建安六年(210年),書體為漢隸,被稱作“漢代石刻”或張店“漢石刻”。石刻共6行,刻有57個字,內(nèi)容為:“亮攜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賢宗,觀地勢不嚴,然清靜秀逸,乃龍鳳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吾輩嘆之,效之,敬之!”經(jīng)考古專家在鑒定過該石刻為拓片后,是“年輕的諸葛亮乘興所致為張良書寫的數(shù)十字,其文之暢、其書之精、其情之誠。”
元代統(tǒng)治時期,這個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最忌諱張良的才氣和為人,為了消除張良對中原人們思想行為的影響,故把“留侯祠”毀掉,以斷其靈根,絕其人跡。明末,張良的后裔張保重返張良故里尋根問祖,在留侯祠的遺址上重建了張氏祠堂,該祠堂前殿五間為主體建筑,琉瓦飛檐,紅石青磚壘成,素雅古樸,內(nèi)塑張良塑像,張良胸懷大義,料事如神,可見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風采。解放后不久張店村留侯祠還有。椐人們回憶“當年祠堂內(nèi)的兩棵古柏有兩三丈高,真徑粗壯要三四人才能合抱過來,平時祠堂內(nèi)人來人往,也張家后代聚眾議事,休閑的場所。伴隨著大躍進和破“四舊”之風,這兩棵古柏被砍掉送進煉鋼爐內(nèi)燒掉,祠堂也隨之被折除毀掉,這一古跡毀壞,給人們認識和考證留下很大的遣憾。”
2, 張良文化傳說
張店村里至今還流傳這樣的民謠:說張良道張良,張良真是不尋常,身體瘦小力不強,長得像個大姑娘……形象描述了張良為人和長相,張良生來命太強,克死爹克死娘,克得家破人又亡,弟死不埋怨秦王,一心要殺秦始皇……,得道成仙保故鄉(xiāng),子孫萬代學張良”說明張良具有宏大志向”這民謠和典故把人們心目中的張良形象表達出來,也說明當?shù)匕傩涨陙韺埩甲窬春蛺鄞鳌?/p>
在張良故里張店村及周邊一些村落,流傳一種相棋玩法叫擺山.它的畫法是由外、中、內(nèi)三個方框,再用八條直線串連接方框的角,就構成了完整的棋盤,這個圖形的含意是外環(huán)為天,內(nèi)環(huán)為地,中環(huán)為人,內(nèi)環(huán)中心為太極圖案。在玩的過程中太極舍棄不用,所以畫擺山棋盤時,太極常不畫出來。擺山的圖形象征,先有天,后有地,再有人,有了人之后,便產(chǎn)生了八卦,就是八條線對準的八個方位,也就是四面八方,這幾條線連接方框所構成的二十四個交接點,象征我們所說的“二十四個節(jié)氣”,這二十四個節(jié)點就是玩游戲過程中放棋子的位置,以及走棋子的落腳點。
張店的擺山象棋,相傳是根據(jù)張良的排兵布陣圖演變而來,因為張良擔任謀士,常為劉幫出謀劃策,特別是在劉幫建立政權時期,為了消滅對手,常常是攻打對方,張良經(jīng)常為他在軍事上進謀略和獻計獻策,劉幫利用他的計謀打了不少勝仗,所以的他的排兵布陣法,便成為人們一種消閑娛樂的文化。擺山這種文化游戲在當?shù)胤浅A餍校徽撌翘镩g地頭、坑前桌面,樹蔭下,都可以戰(zhàn)上一盤,而且大人小孩,甚至婦孺皆會。據(jù)了解,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十,是古時傳下來的留侯祠廟會,又稱小麥會,這天據(jù)說是張良的生日,家家戶戶吃面條等習俗。
3, 張良故里的古建筑
張店村現(xiàn)有1000多戶村民,約3800口人,其中張姓人家占80%以上,這些張姓村民都是張良的后代。目前,張店村仍保存著多處明清時期張良后代的住宅。
西官宅建于清咸豐年間,是道光年間進士、刑部主事張崇的官宅,是一座五進四合院,配東西跨院布局,整個建筑嚴謹,面積為2300平方米,現(xiàn)存房屋約80間。西官宅坐北朝南,門臨大街。
西官宅的第四進主樓為三層堂樓,建于2.5米高的紅石臺基之上,門前設有一個半圓形的閱臺。只見它的外墻由紅石、青磚砌成,樓頂覆蓋藍瓦,整個建筑高大挺拔,保存完好,見證了張店村的悠久歷史。
該堂樓一樓有透雕石窗,選材可謂獨具匠心,是用當?shù)厮a(chǎn)的整塊紅石精雕細刻而成,由七八個豎形石條和兩條橫形石條組成,豎石條之間相距三四厘米。張紹陽說,堂樓的建筑特點除了石窗外,就是“里生外熟”(外磚內(nèi)土)結構的厚墻了,其厚度有70-80厘米,樓層之間的木制地板是用皂角木做成的,踩上去噪聲小。
如今西官宅臨街墻壁上鑲嵌的一溜兒栓馬石,似乎可以佐證西官宅當年的門庭若市的熱鬧情景,說明主人在當?shù)赜泻芨叩穆曂?/p>
提督府是明代隆慶年間建造,是張店村又一座大宅院。提督府宅區(qū)內(nèi)曾是一個四進四合院布局,現(xiàn)僅存二進院和三進院,一個穿堂式大客廳和一個過廳各五間保存較完整,總面積960平方米。二進院內(nèi)的穿堂式大客廳建于一米高的紅石臺基之上,青磚砌墻,灰瓦覆頂,雕磚起脊,五脊六獸。前檐下有四根木柱,柱下是鼓形紅石柱基礎,上有刻有蓮花、石榴等寓意豐富的吉祥浮雕圖案。大客廳幾塊青色方磚上有“金星泛出”,這就是傳說中的“金磚鋪地”。椐村民介紹,所謂的“金磚鋪地”實際是這樣制作的:在青色方磚的燒制過程中,摻入一些英石砂之類的物質,這些遇熱變成金黃色,這樣看起來如同在磚塊表面灑上了幾顆金星,這樣的方磚在當時不是一般人家所能使用的。
大客廳內(nèi)寬敞明亮,高大的木質屏風完好無損,其頂部刻有“裕恒堂”三個楷書大字。
史書記載,張良出身于戰(zhàn)國時期韓國貴族之家。后來,韓國為秦所滅,張良因不愿做亡國奴,而伺機刺殺秦始皇。秦始皇下令捉拿張良,并誅滅其九族,族人害怕,分別逃往全國各地。明朝時,張良后代中的一支即現(xiàn)在張店村張家的始祖張保,從山西遷回故里。張保回歸張店后,認祖歸宗,生下8個兒子,即現(xiàn)在張店附近4個村張姓的8個次祖。長門有一后代,叫張樂舜,明隆慶年間任提督,現(xiàn)張店村的提督府就是張樂舜的官宅。
清道光年間,六門后代張崇曾官居四品,任刑部主事,其子孫中有7人官居七品以上,曾在張店村建有東官宅、西官宅、西酉盛、北義和、花門樓等住宅。據(jù)統(tǒng)計,該村保存比較完好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筑仍有116間,都集中在張店村。張店村的明清建筑都是明清時期的官宅,氣勢恢宏,結構嚴謹,各種雕刻比比皆是。據(jù)該村村民統(tǒng)計,有木雕近30處,1000多塊,各種磚雕、石雕近百處,三四百塊。張良自古人稱“謀圣”有關人士認為,張良故里文化底蘊深厚,明清古建筑、漢古墓群、出土文物等有著特殊的價值,保護和開發(fā)張良故里,不僅可以對張店村風貌的保護、也是歷史文脈的延續(xù)和傳承,而且對改善張店村整體環(huán)境,推動新農(nóng)村建設和旅游開發(fā)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