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瑛:重拾遺失的道德
最近,幾條社會新聞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一時間,人們的道德“遺失”和“重拾”又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5月13日,遼寧沈陽早高峰時間段,地鐵1號線青年大街站站臺,一位74歲的老人在人群中因擁擠而摔倒。涉事的陸女士立即查看老人的傷情,摔倒老人在休息了一會后講出了自己的年齡和姓名,并安慰急得落淚的涉事人:“我有老保,我不訛人”。
2014年10月11日,一名26歲的母親賈某因睡覺時被其兩歲的兒子發(fā)出聲音吵醒而氣憤至極,將兒子摔在地上致顱骨骨折。為了制止孩子啼哭,賈某又用手掐孩子,再將塑料袋套在孩子頭上并用棉被壓蓋,導致孩子死亡。而當賈某的丈夫了解了情況后,包庇了妻子的罪行,賈某甚至說“不行以后再生一個”。
看到了這兩則新聞,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一個是往往被大眾認為“摔倒了總是訛人”的老年人,一個是為人父母的青年代表,卻做出了性質截然不同的兩件事,闡釋了兩種不同的價值觀。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們總會看到社會上的各種有關“老人摔倒后拉住路人不放”、“老人摔倒路邊無人敢扶”之類的新聞事件。細細想來,如果沒有發(fā)生接二連三年邁老人摔倒后訛人的事情,那么“無人敢扶”也不會成為當下一部分人們的心理常態(tài)。“你攤上事兒了”,這句話或許能很好地解釋這種心理。但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反思這種病態(tài)心理,我們應該看到社會上仍有許多老人不會惡意地去誣陷別人,仍有許多年輕人依舊會扶起老人,不為了別的什么,僅僅是因為心中的道德。
年輕人,是這個時代最核心的一群人。如果連年輕人的道德都出現了嚴重的偏頗,那么這個時代的希望之光便岌岌可危。26歲的這位母親,一兒一女,是很多人艷羨的對象。因為兒子一直在鄉(xiāng)下由父母看管,所以和兒子的感情沒有和女兒的親密。但作為母親,為什么能下得去如此狠手,甚至還說出了“不行以后再生一個”的狠心話語。親人血濃于水,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即便感情沒有那么的深厚,卻怎能下得去狠心?盡管東窗事發(fā),這位媽媽追悔莫及痛哭流涕,卻再也無法挽回孩子幼小的生命,等待她的是法律的嚴懲和輿論道德的抨擊。
誠然,我們的社會中依舊存在著許多道德“遺失”的行為,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生活中的那些道德發(fā)光點,不能一葉障目、以偏概全,我們要唾棄那些不道德的行為,給那些弘揚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楷模們點贊。重拾遺失的道德,向“我不訛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