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玥妍:那年花下約,誰記曾許諾
當時光浩浩蕩蕩的碾過幾千年的歲月,那些遙遠的傳說模糊神秘,翻開被塵封千載的《山海經(jīng)》,領(lǐng)略作者賦予這段歷史的情仇愛恨。這是一曲史詩,還原歷史,卻又高于歷史。這是一曲離歌,哽咽難言,卻更恢弘大氣。在這本書中,突破了古言的傳統(tǒng)套路。不僅僅有古韻悠然的文字,不僅僅有跌宕深沉的情感,不僅僅有攝人心魄的情節(jié),更有惹人深思的內(nèi)涵。一直很猶豫寫這篇書評。因為全書中出彩的地方實在太多,怕筆力不夠,不能清晰真摯的表達出我的理解。但是思緒在心中郁結(jié),竟到了不吐不快的境地。
然而,想說的又太多,總是理不清一條主線,總是難以割舍所謂詳略得當?shù)?ldquo;略”,于是上網(wǎng)翻看了一些書評。無獨有偶,幾乎都是按照各個人物的角度去寫。但是本書人物之間關(guān)聯(lián)太重,這樣分,總是會有重復(fù)拖沓的部分。所幸,我看到了這樣一段話:“友情,在利益的牽絆中舉步維艱;愛情,在國仇家恨中患得患失;親情,在權(quán)力角逐中斑駁狼藉”。概括的實在是讓我找不到更好的語言去替換。于是,就用這個思路吧。聊表心意。
【與君今生為兄弟,更結(jié)他生未了因】
什么樣的朋友最純粹?是同患難卻都不覺對方落魄的曠達不羈,是殘音濁酒下的笑聲朗朗,是溫暖對方更溫暖自己的明燈,是杯酒交心,千金一諾的生死相酬,肝膽相照。
什么樣的友情最真摯?是完全不計較身份地位的坦言相告,是提著破劍卻仍為對方守護的血染戰(zhàn)袍,是壯志難酬的鏗鏘曲音中的凝神傾聽,是打鐵聲中人影攜的一株茼草。
青陽少昊。一諾出,托生死。然而,高山流水的情誼沒有敗給時間,沒有敗給人心,卻敗給了命運。被冠上了姓氏的那一刻,軒轅青陽,高辛少昊,是死敵。他們終究要在沙場相見,刀劍相向,不死不休。難以改變的命理。少昊曾這樣說,咱們馳騁沙場時,若我死了,你就把我葬在酒里,若你死了,我就把你的骨頭做成王座,日日坐著,直到我死的那天。冷淡的青陽竟被他說的露出了笑意“為何?”這樣,我就為你報仇了!讓我日日記得我殺死了摯交好友,日日不得安寧。就像書中也曾說,青陽有時忌憚少昊恨不得他立時死去,但遇到危險,他卻拼死去救。矛盾嗎?不!前者順從了責任,后者成全了自己。
只是桐華終究沒有讓讀者看到最后的勝負。因為,青陽死了。那個曾經(jīng)笑得羨煞了陽光的少年,那個后來用冷漠去保護和守候的少年,就這樣去了。他的死,怨誰呢?那么復(fù)雜的糾葛。是怨少昊的錯誤估量,是怨阿珩配置的藥,是怨蚩尤的致命一掌,是怨夷彭的知而不告,是怨黃帝的懷疑猜忌?無論如何,世間再無青陽!從此酒空敬,弦空響,高山毀,流水殤。少昊沉琴絕酒,從此孤。那鄭重的一諾“從此,我就是青陽。”換得了青陽欣慰安然的逝去。但那個諾言,卻又真真未能守住。如果是自己的性命,少昊不會顧惜。畢竟在青陽棺前的一跪,和對昌意說的打殺隨意,已經(jīng)徹徹底底的反應(yīng)內(nèi)心。那些悲痛,愧疚和后悔。但是涉及到高辛的萬家燈火,高辛的國土子民時,他是高辛少昊,他沒有辦法沒有理由去兌現(xiàn)自己的諾言。負了阿珩,負了青陽,負了昌意,又何嘗沒有辜負自己?但,這就是責任的殘酷,這就是私情的單薄。希望來世,僅僅是兩個簡單的少年。琴音流轉(zhuǎn),濁酒傾杯,談笑間溫柔了眼角。
【明月多情應(yīng)笑我,再無一生一心人】
是在所有猜忌后終于選擇去相信的義無反顧?是在重新開始后終于決定去承諾的一心一人?是在千回百轉(zhuǎn)后終于明了去追隨的無畏無悔?是在琴瑟相偕后終于面對了離別的生死相隨?如果用“既不守諾,何必許諾?”來形容蚩尤和阿珩,那對于少昊和阿珩來說,就是“既然無緣,何須誓言?”再深的情,也在家國天下中做出了取舍和犧牲。九黎的桃花依然爛漫,湯谷的清風依然飄渺,凹凸館上的詩詞依然含情,若水畔的音律依然曼妙。然而,滄海桑田,斗轉(zhuǎn)星移,物是人非,人事幾換。但,此愛,從未斷絕。
【或有慈母手中線,怎奈糾葛局中局】
親情,本是最無需置疑的情感,為何在這里,卻如此復(fù)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永遠不能實現(xiàn)的圓滿在這一方面,青陽和少昊,真難說誰更幸運或不幸。青陽有疼愛他的母親,有尊敬他的弟弟,但他卻在父親的猜忌中失了性命。少昊從小無母,被最親近的人試探陷害,被親兄弟近乎置于死地,但他的父親最后卻釋然了仇恨,用溫情選擇了原諒。在《長相思》里有這樣一句話,當黃帝的子民真幸福,但當他的親人卻真痛苦。親人,都是他成就霸業(yè),豐功偉績的工具和棋子,雖大敗神農(nóng),卻也是擁萬里江山享無限孤單。而少昊卻也終究走上了弒父囚弟的不歸之路。不是好兒子,不是好哥哥,卻真的是好君王。血濃于水的情,竟抵不過這權(quán)力,這野心?真的沒有了多么強烈的愛恨。將死之時,夷彭終于叫了阿珩的名字,而不是客氣而疏遠的“小妹”。俊帝終于釋然說出了那株桃樹的名字。嫘祖死后,黃帝卻也開始追憶那并肩作戰(zhàn)的榮辱與共。少昊繼位后再也無顏彈奏父王親手教他的曲子,只能拼了命的守護住高辛的土地。
其實,溫存和暖意,是人心的本能。只是到失去后,才不再壓抑在心底。故事的開頭曾這樣說,如何形容他們呢?所有的少年都想做蚩尤,所有的少女都像嫁少昊,所有的父母都想有青陽。然而,無往不勝的蚩尤最后敗得很慘,山水豐神的少昊得不到自己愛的人,恭敬孝順的青陽也曾想過給生父下毒......這是多么矛盾的諷刺!
在臨近故事的結(jié)尾,這樣的一段話成就了三國紛爭,亂世逐鹿的升華。其實,無論是神農(nóng),軒轅,還是高辛。都不過是土地,山川和子民。站在另一個高度,體味真正的夢想和執(zhí)著。諾言這般美好,然而一個“曾”字卻寫盡了離殤。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的太多太多......一家之言,定有沒有看到或是看到卻沒有寫出的東西。
書,還是需要自己去品的。書評,僅是一種參考和借鑒。
那年花下約,誰記曾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