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祖波:至理名言話廉潔
至理名言話廉潔
作者:山東省/萬祖波
縱觀歷代廉吏從政事跡,考究所做為官修養(yǎng)。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善于自我內心的修身養(yǎng)性,通過自我心靈的凈化,將各種欲望雜念進行消除,獲得心中輕松而坦然的心境。正所謂儒家主要代表人之一、亞圣孟軻所言“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首先,廉潔是一種沉淀的文化。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可以得知“廉潔”一詞最早處于戰(zhàn)國時期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的等人所作的《楚辭》中,里面對于廉潔解釋到“不受曰廉,不污曰潔”該解釋認為任何一個人對于不合法紀規(guī)定的不正之財物,就要絕不接受,只有如此才會稱為“廉”同樣的,為人處世的最基本原則,不論什么時候,始終堅持不喪失,那么這個人的人品才不會被玷污,也就做到了“潔”至于后來從政者、為學者、思想者、教育者、學派人等等,對于廉潔的認識,那就更多了,無論廉潔警示語有多少,始終的中心目的是不會變化的,那就是給后來者敲警鐘,提提醒。
其次,廉潔是一聲震撼心靈的警鐘。試問:天下古今才者有多少人因貪致敗,反之又有多少人恪守廉潔而興?所以說任何一個人無論才能怎么樣?首先品質是第一位的。沒有了廉潔的約束,沒有了自我廉潔的意識,才能的發(fā)揮只是一時而已,因為違反原則,挑戰(zhàn)法紀,結果只能是鋃鐺入獄,亡毀一生。對此,南宋著名理學家、孔孟之后最為弘揚儒學的大師、紫陽先生--朱熹,向后世者發(fā)出了“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的警告;北宋文壇盟主、政治家歐陽修也發(fā)出了“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者多困于所溺”的慨嘆。我在想,古人說了那么的至理名言,而今也有不少的為官者因為貪腐落馬,一次次的案例,一次次的教訓,一段段的悔恨。真是一聲聲震撼人心,發(fā)人深省的鐘聲??!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牢記那些案例,看到那些下場,自我尊重自己,自我反省自己、自我警告自己,做到心中廉潔的意識充盈身心,心中廉潔的鐘聲時刻長鳴。
朋友們,人生在世,當時刻心存感恩,心有法紀,明確貪腐的危害。永遠不做虧心事,心情輕松;違反法紀,終日惶恐。為了幸福的人生,為了家庭的溫暖,為了親愛的父母。
那一句句的至理名言,希望大家始終牢記之、咀嚼之、敬畏之、執(zhí)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