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華:陜北行
9月中旬,我有幸和公司領導去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魏墻項目部檢查工作。一大早,我們就驅車前往目的地。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駛,因為是第一次去陜北,我的眼球始終被車窗外的風景吸引著,我的心情也隨著風景不停地發(fā)生著變化。
公路兩旁連綿起伏的山上長滿了郁郁蔥蔥的樹木,綠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邊際,這哪里是黃土高原上的景致啊,簡直就像進入秀美的秦嶺山中。進入洛川地界,迎面的半山腰上高高地樹立著“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的字樣,使人不得不會想起小學課本里賀敬之那倍感親切的陜北信天游,這片神奇的土地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讓人魂牽夢縈;巨幅“洛川蘋果”的宣傳牌,想到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世貿(mào)組織后,陜北的農(nóng)產(chǎn)品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驕傲成就,也使陜北農(nóng)民走出了一條致富的道路,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不大一會功夫,汽車駛入了安塞境內。遠遠就望見路邊的高山上醒目地矗立著兩尊巨大的腰鼓。眾所周知,安塞的腰鼓是聞名世界的,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安塞腰鼓也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不僅讓來自世界各國的外賓們大開眼界,也充分展示了西北人的豪放和粗獷。
在安塞稍做休息后,我們繼續(xù)前行。聽同行的同事說,再向北走就到毛烏素沙漠邊緣地帶了。小時候,就聽說毛烏素沙漠上黃沙漫天,但是并未真正見識過。我目不轉盯地望著窗外,看到的卻是兩旁蔥蔥郁郁的楊柳,沒有一點沙漠的痕跡。轉眼間,就進入了橫山縣境內,仍然是綠草掩映下此起彼伏的沙丘。這些與陜北人多年來防沙治沙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是分不開的。
經(jīng)過了四五個小時的車程后,我們終于到達目的地了——魏墻項目部。在這里,煤化建設者們克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艱苦的環(huán)境,用汗水和智慧譜寫煤化建設人的奮斗篇章,也為陜北能源的開采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做貢獻。
如今,貧瘠的黃土地長滿了綠草和樹木,人們也從土窯洞搬進了干凈、亮堂的樓房,林林總總的商廈里琳瑯滿目的商品應有盡有。那個貧瘠、荒涼、窮苦的陜北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現(xiàn)代化的繁華都市。
回來的時候,同事為了照顧我這個第一次來陜北的人,特地路過革命圣地—延安。當汽車駛入延安市,第一眼看到延安,映入眼簾的是滿大街的“紅”,火紅的黨旗,大的、小的,滿眼都是,延安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紅色的。黃土高原上這片充滿神奇力量的土地孕育了紅色的延安。當我路過革命紀念館、楊家?guī)X、清涼山、寶塔山的時候,感受到了革命熱情的召喚,被他厚重的革命氣息所吸引。這里沒有江南詩意的小橋流水,也沒有邊塞孤寂的大漠蒼狼,更沒有浩瀚無邊的海天一色,這里卻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把我們從解放前的水深火熱帶到人民當家作主的精神力量。
匆匆路過,雖然未能下車瞻仰革命紀念館、登上寶塔山緬懷革命先烈、重拾紅色記憶,但是我卻被延安精神感動著、鼓舞著、激勵著。車子緩緩地前行,延安漸漸遠去,我在心中默默念道:再見了巍巍寶塔山、清清延河水,再見了延安,我還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