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勝:饕餮一詞的由來
饕餮一詞的由來
陳景勝
饕餮,讀音tāo tiè。什么是“饕餮”呢?
饕餮,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鑄在鼎上,傳給子孫,希望他們世世代代永以為戒,不要重蹈前人覆轍。“饕餮”這個詞由來已久。
饕餮一詞,見于《呂氏春秋》:“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言及其身,以言極也。”周人把饕餮鑄于食器鼎上,用以告誡他人,不可貪吃過甚。宋人根據(jù)這一記載,定名為饕餮,以后歷代沿用。
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撐死。后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比喻貪得無厭者,貪殘者。它是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有以下幾種釋義:
1、常見于青銅器上,用作紋飾,稱為饕餮紋。
2、復(fù)姓。南朝梁世祖賜武陵王紀(jì)姓饕餮氏。見《梁書·武陵王紀(jì)傳》。
3、傳說龍生九子,其中一個便是饕餮(排行第五),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
4、相傳為堯、舜時的四兇之一。《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 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兇也。”
當(dāng)今,在游戲、小說、漫畫、影視作品中均有相關(guān)形象。今天常說饕餮大餐,就多偏重于對美食的贊美,而去掉了告誡不可貪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