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戀:雪 歌(二)
新疆地處中國西北最邊緣,屬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地形復雜,境內(nèi)冰峰聳立,沙漠浩瀚,盆地眾多,自然條件十分艱苦,社會經(jīng)濟相對落后。新疆有長達5個多月的狂風暴雪,幾十年來,幾代公路人扎根公路,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默默展現(xiàn)“以路為業(yè)、以班為家,愛崗敬業(yè)、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團結(jié)協(xié)作,保障暢通”的“鋪路石精神”。 1987年12月28日,離新年元旦只有三天時間,就在這一天的午后,老風口十一級狂風肆虐,氣溫降至-25℃,積雪鋪天蓋地、風雪彌漫,能見度很低,公路交通被迫中斷,過往車輛及130多名各族司機旅客被圍困在風雪中驚駭萬分,隨時面臨死亡的威脅。就在人們絕望的時刻,老風口道班的副班長周林、養(yǎng)路工人蔣篤遠和掃雪機駕駛員,頂風冒雪開著掃雪機來到了被困路段。風雪中人們隱約看見有人跳下掃雪機,將一根牽引鋼絲繩掛在一輛大客車上。下午7時左右,在幾乎伸手不見五指的暴風雪中,掃雪機來到了老風口道班北邊的東古列克道班房附近的公路上,此時,僅僅離公路50米開外的道班房已看不見,70多名司機旅客在周林、蔣篤遠二同志的引領下,只能憑借著平時的記憶將他們一一護送到道班房。在寒風凜冽的暴風雪中,人根本站立不住,呼吸極其困難,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體力,就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50米之間,周林、蔣篤遠和道班上的養(yǎng)路工人與暴風雪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搏斗。四五個小時過去了,周林、蔣篤遠同志和道班上的養(yǎng)路工人在冒險成功營救回了大部分司機旅客后,但仍有部分人員被困在暴風雪中,又饑又渴、疲憊不堪的周林和蔣篤遠同志奮不顧身再次沖進了越來越大的風雪中救人。但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因掃雪機在漆黑一片的暴風雪中看不見路,陷到了邊溝里,進退不得,周林、蔣篤遠同志在返回道班途中因暴風雪迷路而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暴風雪停了,幾天后,人們在10公里之外的雪窩里才找到他們的遺體,那一年,周林只有32歲,蔣篤遠只有34歲。1988年6月,被新疆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追認周林、蔣篤遠同志為革命烈士。20年后,同樣的場景被搬上了銀幕,留守的兩名養(yǎng)路工人在通告暴風雪訊息、百般勸阻仍無濟于事后,毅然決然地沖進了死亡之地。同樣的血肉之軀,與狂風暴雪進行著血肉之爭;同樣的骨肉親情,在災難面前讓位于大情大愛。他們用這種精神,再次證明了新疆塔城公路總段養(yǎng)路工人是交通系統(tǒng)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zhàn)斗的英雄群體。 “雪歌精神”源自塔城公路總段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精神。新疆塔城公路總段養(yǎng)路工人數(shù)十年如一日、在公路的風雪線上,面對壓至樹梢的積雪,頂著呵氣成冰的嚴寒,英勇的公路人,用抗擊暴風雪的堅定決心,用為人民服務的赤誠,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與暴風雪展開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搏斗,將數(shù)十萬旅客從死亡線上救出。就2004年以來,塔城公路總段在老風口、瑪依塔斯兩個風口,共成功救援各族旅客17551人、出動機械2936臺班、救助車輛3875輛,無一死亡。這一串串沉甸甸的數(shù)字,凝聚著公路養(yǎng)護職工的心血和汗水、拼搏和奉獻,成就了“雪歌精神”的品質(zhì),藝術再現(xiàn)了養(yǎng)路工人“奮不顧身救旅客、舍生忘死保平安”的感人場面,形象詮釋了“鋪路石精神”作為公路行業(yè)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深刻內(nèi)涵。
“雪歌精神”是“鋪路石精神”的傳承。不論是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還是以人為本的拼搏奉獻,這種一脈相承的奉獻精神,撐起了行業(yè)的脊梁。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歲月如何更迭,正是這些默默無聞、拼搏奉獻的公路人,譜成了最壯麗的“護路救人之歌”。
“鋪路石精神”是“雪歌精神”的根基。離開了“鋪路石精神”的滋養(yǎng),“雪歌精神”就成了無水之魚,無土之木。塔城公路總段的公路人,幾十年來不畏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不怕困難險阻,不計物質(zhì)文化的艱苦和貧乏,敬業(yè)愛崗,舍生忘死,在荒漠戈壁,無私奉獻,鋪就了一條條平安路、連心路、幸福路,給我們留下激情燃燒的背影,靠的還是“鋪路石精神”。 “雪歌精神”是“鋪路石精神”的發(fā)展。在塔城公路總段周林、蔣篤遠、胡曼、茅思明、秦福慶、葉克本、斯力曼·吾木提等新疆公路局系統(tǒng)先進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中詮釋了“鋪路石精神”的真諦,豐富著“鋪路石精神”的內(nèi)涵和外延,拓展著“鋪路石精神”的深度和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