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燕:九九重陽話菊花
九九重陽話菊花
菊花,適逢農(nóng)歷九月開放,又有“延壽客”之美譽(yù),很自然地與重陽節(jié)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日久月長,重陽節(jié)賞菊便成為習(xí)俗了。
提起賞菊的歷史,人們首先會想到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田園詩人陶淵明。他在辭去彭澤縣令以后,便以種菊、采菊、賞菊、詠菊為樂,因此,他的“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流傳千古。陶淵明愛菊,也愛酒,常常對菊飲酒,悠然自得。有一年重陽佳節(jié),他恰好沒有酒,坐在宅邊菊花叢里,悵望久之,忽見白衣人到來,原來是江州刺史王弘遣人送酒來了,于是陶淵明一面賞菊,一面淺斟低酌起來。清朝許廷《白菊》詩云:“白衣何處去?載酒問陶家。”可見王弘為陶淵明送酒的故事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陶淵明也成了愛菊的象征。
人們對菊花的厚愛,不單純?yōu)榫罩ㄗ巳菝?,更主要的是贊賞其花之品性。元稹有詩曰:“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后更無花。”歌詠的是菊花的孤傲氣質(zhì)。蘇東坡有詩曰:“輕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兩髻丫。便有佳名配黃菊,應(yīng)緣霜后苦無花。”這既贊美了菊花的清奇多姿,雨且還贊美了秋菊的高潔品性。朱淑真的“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西風(fēng)”,贊揚(yáng)了菊花至死不變的性格。而作為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的黃巢,更是標(biāo)新立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不第后賦菊》)“颯颯西風(fēng)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題菊花》)。黃巢借菊花迎風(fēng)霜而開的傲世絕俗的精神,來展示自己宏大的志向和堅定的決心。
菊花可作食用,早在戰(zhàn)國時,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離騷》)之句。古人認(rèn)為菊花凌霜不枯,傲寒而開,在百花凋落的秋風(fēng)中妍麗紛呈,獨(dú)具一格,因此將它看成是延年益壽的佳品,釀酒而飲。至于釀酒的方法,漢劉歆《西京雜記》就有記載:“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這種重陽節(jié)飲菊花酒的風(fēng)俗,自漢朝開始,到清代末年,一直盛行不衰;那些浪漫之人尤是如此。每到重陽來臨,文人無不呼朋喚友,登高抒懷,飲酒賦詩。曾留下許多登高飲菊酒的著名詩篇。“強(qiáng)欲登高處,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yīng)傍戰(zhàn)場開。”(岑參《九日行軍思長安故園》)九月九日盡管身處緊張的行軍途中,卻仍念念不忘重陽節(jié)登高,不忘菊花酒和賞菊,甚至幻想菊花能開遍戰(zhàn)場旁??梢姡仃柟?jié)賞菊飲酒的風(fēng)俗在古人特別是在文人的意念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則素有“收菊作枕”的習(xí)慣,他在《劍南詩稿》中寫道:“余年二十時,尚作菊枕詩。采菊縫枕囊,余香滿室生。”《晚菊》詩有云:“高人寄幽情,采以泛酒觴。投分真耐久,歲晚歸枕囊。”晚年時,陸游又寫了一首《老態(tài)》詩,詩中曰:“頭風(fēng)便菊枕,足痹倚藜床。”可見,菊花不只是觀賞名花,還可填制枕頭,健身療疾。
作者: 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