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chǎn)網(wǎng)!

感受杜甫草堂

作者:佚名 2010-06-12 20:23 來源:不詳

到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多年的愿望。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得以成行。杜甫草堂是經(jīng)宋、元、明、清多次修復而成。草堂完整地保留著清代嘉慶重建時的格局。公元759年冬,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入蜀,營建茅屋而居,稱“成都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是現(xiàn)存杜甫行蹤遺跡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處,這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杜甫草堂也因此成為很多到四川出差、旅游的人的必去之處。

天色尚早,游人不多,草堂顯得格外靜謐。進得草堂,滿目皆是青翠蔥郁,那一蓬蓬蒼楠翠竹為這乍暖還寒的春日增添了一絲涼意。偶有微風吹過,竹葉沙沙,伴隨著這美妙的天簌之音,行走在草堂由卵石、碎磚鋪就的林蔭小徑,莊嚴肅穆卻又不失古樸典雅的祠宇呈現(xiàn)在眼前。進得大廨,抬眼望去,塑有詩人的銅像低首捋須,深思苦吟,那身軀猶如一彎殘月。從那單薄羸弱的身姿,仿佛又看到了詩人一生飽經(jīng)滄桑,窮困交加,郁郁不得志的不幸經(jīng)歷。我的心情也有些沉重,有些壓抑。這時旁邊一位白發(fā)長須的長者低吟著詩人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 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 微軀此外更何求?詩人經(jīng)過四年的流亡生活,來到了這不曾遭到戰(zhàn)亂騷擾的、暫時還保持安靜的西南富庶之鄉(xiāng)成都郊外浣花溪畔。雖飽經(jīng)離鄉(xiāng)背井的苦楚、備嘗顛沛流離的詩人,但終獲得一個暫時安居的棲身之所。詩人當時到這里時正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華,一派恬靜幽雅的田園景象。詩人放筆詠懷,盡抒愉悅之情。但詩的結(jié)尾仍吐露心中落寞不歡之情,使人有悵悵之感。

步出大廨,跨過一座小木橋,在搖曳的竹蔭綠樹眾中,閃現(xiàn)出茅屋的屋頂。這是三間低矮的草屋,中間為堂屋,擺放著一張極為簡易的木桌,桌上端放著筆墨紙硯,左邊是臥室,一張床榻蒙上了厚厚的塵埃。隔著竹籬圍欄,我認真地觀看著草屋的一切設(shè)施,意識竟有些虛空,思緒穿過時光的隧道,仿佛看到了詩人在此生活的情景。

離開令人遐想的茅屋,來到一處位于紅墻夾道、修竹掩映,由碎瓷鑲嵌、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在這里留了影。這里有一個盆景園,盆景園內(nèi)有10年前建成的“杜詩書法木刻廊”,陳列著百余件杜詩書法木刻作品,這些作品用楠木鐫刻而成,頗具觀賞價值,其詩歌、書法、用材、工藝有“四絕”之稱。

最后一處是位于草堂東北面與草堂詩書畫院相鄰的“唐風遺韻”,這里集書畫展覽、交流、購銷、收藏于一體。2001年底,在草堂內(nèi)發(fā)掘出大面積的唐代生活遺址和一批唐代文物,這極大地豐富了杜甫草堂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也印證了杜甫當年對居住環(huán)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寫,增加杜甫草堂的歷史厚重感。

走出草堂,不知為何,思緒卻很長時間停留在詩史堂、工部祠、柴門、茅屋……

煤礦安全網(wǎng)(http://cltuan.cn)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chǎn)網(wǎng)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guān)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wǎng)狐天下友情技術(sh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