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情 站 臺____讀竹林霧嵐《車站的別離斷想》之斷想
司空圖在《與王駕評詩書》中,提出了“思與境偕”作為“詩家之所尚者”;在《與極浦書》中司空圖論述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與李生論詩書》中他又提到了“味外之旨”、“韻外之致”。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四外”說,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韻外之致”。清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庇终f:“何以謂之有意境?日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币?情意,詩人的主觀思想情感;境,境界,思想情感所附的事物景象和藝術畫面。“意”無形無體,則必須借“境”來傳達。二者交融統(tǒng)一,便是意境———我在讀了竹林霧嵐創(chuàng)作的《車站的別離斷想》后認為,司空圖的“四外”之說猶不足以表達詩的全部情感和人性的積淀,更贊成國維先生之“意境”學說。同時,也深切感悟到竹林霧嵐的詩作的孤旨與用心,倒更具司空圖理論的延伸和豐富。我們何尚不可以說國維先生繼承和發(fā)揚了司空的理論,而竹林霧嵐的創(chuàng)作則是他們理論精髓的集中體現(xiàn)呢?
站臺,是人們送別之地。古有灞橋折柳依依,今有車站送別款款。因此也是人們的傷情之地,依戀之所,思念之宇。盈盈揮別的手,從此定格在站臺上,此起彼伏,波浪般涌動和奔騰,引多少文人騷客揮毫灑墨。然正因為如此,我卻也有點失望。人們在用揮別夕陽的手,告別自己心中的站臺,那動情的熱淚滾落的瞬間,卻少有讀到奔涌而來的優(yōu)秀的詩作。一直都很少。我自己也試著寫過,卻沒有那種溫馨,也沒有那種激情,這是為什么呢?不得而知。但在我反復讀了竹林霧嵐的詩作《車站的別離斷想》后,我才覺得,自己的詩作乃至自自己的靈魂是多么空洞,多么蒼白,從而為竹林霧嵐寫出的優(yōu)秀詩作叫好。古人又云:真,是詩之骨;情,乃詩之魂;二者合,所作必佳,且易脫稿。又云:詞之妙莫妙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如寄深于淺,寄厚于輕,寄勁于婉,寄直于曲,寄實于虛,寄正于余,皆是。我以為,竹林霧嵐之《車站的別離斷想》深得三昧,從而建立起她寫車站詩作之優(yōu)秀架構,為我們建筑起一座輝煌的詩歌精品。還是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作吧。
車站的別離斷想 (一組)
站 臺
上上下下
的階梯
高高低低
將我的心
起起伏伏
的打亂
再也無法撫平
車 窗
一層玻璃
分開了你我
吻你的唇
觸到冰涼
才知道
我們已被分隔
汽 笛
一聲長長的鳴笛
似乎要
驚起一冬的沉寂
是不是
春天的鬧鐘
就定在此刻蘇醒? 輪與軌
“哐當、哐當”
撞擊------
等待已久的交合
就在此時
擁抱著走遠
去度量
一生的旅途
到底有多遠的距離
這是一組詩作,共四首。每首排列整齊,字數(shù)不多,然蘊藉豐富,情感內(nèi)斂,含蓄飽滿,自然貼切,又讓人詠吟不已,拍案稱絕。極為精粹,極為深情,極為凝練。
這組短詩,給我們帶來了一幅幅送別的畫面,也帶來一組組繽紛的鏡頭。我們在讀它的同時,眼前就已展現(xiàn)出別樣的情景:一個在車窗使勁揮手,一個在場臺使勁搖手;一個在車上飛,一個在臺上追,一個在深情安慰,一個在默默流淚,一個做出蝴蝶的吻,一個涌出擁抱的淚。 運作了許多新穎別致的手法,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請看:第一組:三只長鏡頭,聚焦出三幅畫面;上上下下/的階梯/高高低低/將我的心/起起伏伏/的打亂/再也無法撫平.我在想,送別親人,心情一定非常激動,特別我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命運里的至愛人.送別時該怎樣的激動,難分難舍,語有盡處,意無窮時,千言萬語,齊涌心頭.一個高明的詩人,該怎樣來表達呢,我們數(shù)數(shù)霧嵐帶給我們的這首清詞麗句,卻不過二十字.卻包含了送別的全部內(nèi)容.含蓄,精粹,經(jīng)典,毫不為過.現(xiàn)在,讓我們具體剖析一下吧。 第一首.這首詩作.語言,很好懂.表面上看,象不經(jīng)意寫出.字面既無驚人之句,也無波瀾之奇。卻十分耐人尋味.好比余光中<鄉(xiāng)愁>,讀著很平淡.但請真正讀詩之人,不要放過。正因為平淡,正因為真誠,所以才不偽飾,才不矯造,才不枉情,才會讓我們感動,才會讓我們收獲這份沉甸甸的情感.這,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