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快明:解讀廉潔
朋友,
當你面對莽原上的蒼松,
你一定會為其,
寒暑不易本色的堅貞而肅然起敬;
當你面對溪流畔的青竹,
你一定會為其
永保立身正直的氣節(jié)而頓生欽崇;
當你面對飛雪中的紅梅,
你一定會為其
報春而不爭春的高尚額首稱頌;
老子曰:
人法地,低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先哲們正是以“天人合一”的體悟,
賦予松竹梅“歲寒三友”的美名。
那是以大自然無聲的教誨,
啟迪人類的靈性 ,
激發(fā)人類的善德,
呼喚人類的文明,
演繹千古秉承的君子之風(fēng)。
古希臘哲學(xué)家柏拉圖曾說,
人,是追求意義的動物。
這意義是什么?
就是人類獨有的是非、榮辱、道德、操行和
融匯于其中的價值體系與文化背景。
而廉潔
便是這價值體系的基本要素,
便是這文化背景的行為表征。
幾千年來,
義與利的辨證從未休止,
以致使“廉潔”一語
成為永恒的話題
成為國民不衰的呼聲。
而今面對物欲橫流的情勢,
“廉潔”一詞
讀來更覺沉重。
何為“廉”?
《辭?!吩唬毫?,不貪財貨、品行方正;
何為“潔”?
《辭?!吩唬簼嵳?,品德高尚、清白干凈。
方正、不貪、高尚、干凈,
擰成了做人的準繩,
打磨著鑒別美丑的明鏡。
看吧!
從古及今的贓官污吏、奸佞蛀蟲,
莫不以貪婪而身敗名裂;
從古及今的仁人志士,君子賢圣,
莫不以廉潔而百代稱頌。
可敬者,
楊震以“四知”之語拒收重金,傳為佳話;
單續(xù)以“懸魚”之舉謝絕送禮,激濁揚清;
吳隱之飲“貪泉”而賦詩,益壯廉潔之志;
于謙以“石灰吟”自勵,彰顯“兩袖清風(fēng)”。
焦裕祿艱苦奮斗,成為縣委書記的榜樣;
孔蘩森克己奉公,雪域高原為之灑淚送行;
牛玉孺為民用權(quán),公眾正氣光耀塞北;
鄭培民家無余材,竊賊亦為之驚詫莫名。
可鄙者,
蔡京窮奢極欲,全當放逐嶺南;
嚴嵩惟利是圖,終被革職除名;
劉瑾量賄受官,難逃刑戳之災(zāi);
和坤富可敵國,落得獄中喪命。
成克杰、胡建學(xué)、陳良玉、閆建紅......
哪一個不是
從金銀堆中挖出,從石榴裙下拖出,縛上歷史的恥辱柱,
去回味他們罪惡的人生。
《論語》曰:“見利忘義,見危授命”。
莊子曰:“小人殉材,君子殉名”。
王府曰:“無德而賄豐,禍之殆也”。
《漢書》曰:“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
《易經(jīng)》有言:
君子立不易方,君子返身修德;
君子以懲忿室欲,君子以恐懼修省。
胡錦濤同志告誡:
我們?yōu)閲液腿嗣窆ぷ鳎?br />
要“嚴于律己、廉潔奉公、兢兢業(yè)業(yè)、干干凈凈”。
所有這些,
都應(yīng)成為我們的座右之銘。
朋友:
為了社會的和諧,
為了祖國的繁榮,
為了企業(yè)的興旺,
為了親人的安寧,
切莫忘前車之鑒,
切莫忘前賢高風(fēng),
讓我們熟讀陳毅之帥的自律詩
手莫伸,邪莫生
牢記黨的宗旨
清白做人,廉潔從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