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彥 榮:追憶故鄉(xiāng)生活
屈指算來,從深處大山的礦區(qū)到車水馬龍的市區(qū),我已不知不覺地在煤城銅川這塊異鄉(xiāng)的土地上,走過了7個春夏秋冬。作為一個在農村生活了20多年的農家子弟,在完成了“鯉魚跳龍(農)門”那一躍之后,自然也就蛻變了身份,離開了那生我養(yǎng)我的貧窮而親切的故土。
雖然回家的次數(shù)在不斷地減少,除過家人之外與其他親友的聯(lián)系也時斷時續(xù),但我畢竟在那里勞作過、奮斗過,那里也畢竟不可更改的留下了我的喜怒哀樂。所以,盡管往事在歲月的流逝中已積淀下了厚厚的塵埃,連綴在一起也不過是一些并不連貫的記憶之碎片,有的甚至已變得十分的模糊。但由于那份深藏于內心的思親懷鄉(xiāng)之情愫的牽絆,因為往日親朋好友大多依舊生息在那片故土的緣故,也許還有我如浮萍一般孤身一人飄蕩在異地他鄉(xiāng),不能零距離的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滋潤之緣由,故鄉(xiāng)的往事依舊會時常闖進我的夢鄉(xiāng)來,掀開記憶的日歷,扣動情感的心弦,而使我對那片故土不能割舍、難以忘懷。
我的故鄉(xiāng)永壽縣地處咸陽市西北部,素有“秦隴咽喉、彬寧鎖鑰”之稱,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也是陜西省優(yōu)質烤煙生產基地和優(yōu)質蘋果生產基地,是全國最大的沙棘之鄉(xiāng)和布爾山羊繁育改良基地,全縣森林覆蓋率25.1%,林木蓄積量63萬立方米, 40萬畝槐林飄香,翠屏山森林公園景色宜人,是旅游和度假“自然空調區(qū)”。由于距離古都西安較近,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古老的土地上也留下了不少人文景觀。故鄉(xiāng)雖交通便利,民風淳樸,但卻屬于國家級貧困縣,經濟發(fā)展相對比較落后。而我家則就更貧窮了。貧窮的生活讓我和家人飽受了貧窮帶來的困頓,但卻在人格與品質上卻也帶給了我許多受益終生的東西。
作為70年代末期出生的貧窮的農民的兒子,小時候自然不會象現(xiàn)在的城里孩子能夠吃到什么營養(yǎng)品,逢年過節(jié)能吃上日常難見的肉菜,過生日能吃兩個荷包蛋,隨大人到縣里能吃一頓羊肉泡饃,吃一塊甜糕,就算是莫大的享受了?,F(xiàn)在想起小時候吃那些東西時的狼吞虎咽的吃相,就感覺到十分的好笑。而自己吃這些東西時,窮困、節(jié)儉的父母從來只是看著我吃,自己是一口也舍不得吃的。只要我吃的香甜他們就感到幸福和高興。每每回憶起這些片段,在為父母的慈愛感動的同時,就忍不住眼眶濕潤心里發(fā)酸。
雖然社會發(fā)展到了現(xiàn)在,但農民給人的印象還是落后的。在小時候也確實是這樣,那時我從來沒有過小人書之類的啟蒙讀物,被繁重的體力活壓的喘不過氣來的父母,也不可能教給我什么一丁半點的文化知識,未上學前只是任由我與同齡的小朋友到村子四處亂跑,而我和小朋友的游戲也只不過是捏泥巴、過家家、捉迷藏之類的沒有任何文化氣息的活動??梢哉f小時候就是吃喝玩,日子一天天過去,自己也就在純粹的一片懵懂中漸漸的長大。雖然小時候的生活是單調的、枯燥的,但卻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快樂愜意的。所以看著現(xiàn)在小孩子從小就接受教育,甚至是有時候愛玩好動的天性被大人們無可奈何的壓抑的痛苦狀,我也沒有什么遺憾,反而感覺到挺幸福挺快慰的。
人總是要長大的,長大了也就該入學堂了。而過去的農民的孩子,卻不象現(xiàn)在的孩子很小就進入了學前班、幼兒園。與同村的窮孩子們一樣,由于家里窮我在8歲的時候才進入了學堂。一直在外野慣了,不知原由的突然被大人們送進學堂,面對威嚴的老師、陌生的同齡小朋友、課堂紀律的嚴格約束,就感到受不了。如坐針氈般的聽完入學后的第一節(jié)課,就沒命的往家里跑,回到家就再也不想去村里那個人多但不自由的學校了。在父母疼愛的罵聲中,又總是被拉著塞進了那令人痛苦不堪的教室去受煎熬。最后干脆就靈機一動,主動要求去學校,父母當然是高興的。但卻不知道自己那不成器的孩子,竟然在學校外頭與同學三五成群的瘋了一下午。果然好景不長,老師終于到家里來告狀了,自然免不了要受些皮肉之苦。習慣成自然,隨著日子的推移,適應了之后也就不再逃學了。接下來就是上學,放學后給豬雞牛羊割草喂食。意外的是入學后,成績還蠻好,自然享受到了老師、同學、家長的贊美和笑臉,倒也因此滋長了一些虛榮心和成就感。
轉眼間小學就畢業(yè)了,隨之也就轉移到了縣城上初中。三年里每天都是太陽未升起出家門,星月當空才回家。囊中羞澀但饞涎卻不少,上學路上路過農田自然就免不了干些“偷竊”瓜果桃杏之類的壞事。過不了幾日,就必定會被主人發(fā)現(xiàn)。早晚設伏之事也就出現(xiàn)了。再次偷竊剛一進地,主人一聲斷喝,隨即魂飛魄散,但忘不了帶上“贓物”撒腿逃逸。兔子不吃窩邊草,偷的大多不是本村人的東西,主人也就不認識家長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煩。待到逃跑成功,玩伴們自然會在驚悸之余大呼小叫歡慶勝利,貪婪地享受“竊取”的成果。不過再不敢頂著風頭造次了,待過些時日,主人放松了警惕,又故技重演,不過力度肯定是收斂了許多,真是讓主人們沒辦法?,F(xiàn)在想來,那時候也真是不懂事,糟蹋了不少農人們辛苦的勞動成果,感覺挺對不住人家的。剛進入縣城學習時是14歲,那可真有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的感覺,感到什么都新鮮。中午放學后一群人竄到街上,不吃飯不喝水不買東西,背個書包四處欣賞縣城的風景,傻乎乎的一個個滿臉憨笑,也不介意路人的眼光,不羨慕縣城的繁華,只是感覺到好玩和高興。待到縣城電影院放電影,爬上足有6、7米高的圍墻,朝著院墻內的軟土堆,“嗖”的一下就跳了下去,如今回想起來那時真是傻的膽大。再就是用“燕子李三的縮骨法”從電影院角落那為方便人上廁所,所預留的雖拴著但有較大縫隙的門里鉆進去,看《武僧》等武打片和軍事題材的戰(zhàn)爭片??赐旰筮€不想走,躲在劇院里想看下一場,但往往都是灰溜溜的被人趕了出來。那時也的確玩劣的不知羞恥,被人驅趕漫罵也臉不紅、心不跳。待出了電影院便學著電影上的演員,使出花拳繡腿,在大街上追逐打鬧,盡情嬉戲。隨著時間的推移,縣城的新鮮感也沒有了,也不再貪玩了,就一心去學習,倒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在知識的滋養(yǎng)下,知道了許多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上了高中,課程壓力大,又要備戰(zhàn)高考,玩的時間自然就少了很多。雖然不是很順利,但最終也算上了個不好不壞的大學,端上了許多農村人羨慕的國家的飯碗,給父母長了臉,也算是對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給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安慰與回報。
作為以土地為生的農民的后代,自然會與土地和農事結下不解之緣。每逢寒暑假是基本上不看書的,大多時間是幫助父母在烤煙地、蘋果地里干農活。雖然在烈日的炙烤下,常常是累的筋疲力盡,但總算為父母和家里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減輕了父母的辛苦與勞累,心里也感覺挺快活的。然而最喜歡的是放羊。不論是早上還是下午,熟悉的不熟悉的牧羊人總會在固定的時間,準確地在某一地點,將幾路羊群的縱隊相匯合。一聲吆喝,羊群就一起沖進溝里去了。小孩嬉鬧一陣,大人們寒暄幾句后,就各執(zhí)其事。趁著早上涼快,采草藥、捉蝎子的就兵分幾路,不見了蹤影,只偶然會聽到時斷時續(xù)的說話聲。帶到再次匯合時,大人小孩的腰間柴胡、狼胡、黃芩、遠志等草藥已是整齊地捆成一束又一束,散發(fā)著誘人的草藥香氣。塑料袋、罐頭瓶里的蝎子也是大小不一,來回爬動。再看每個人的臉上也都洋溢著豐收的笑容。歸途中大家也不閑著,互相交流著經驗,什么草藥愛在什么地方生長,什么地方蝎子多,大家經驗互學,成果共享,自然下一次的行動中,收獲也就更多一些。勞動讓人們喜悅幸福,也讓大家明白了不勞無獲的道理。小孩子勞動所得之錢財,換來的自然是零食和玩具或其他喜愛的東西,大人們之所得,既可貼補家用,又可累積為孩子們的學費。下午放羊時由于天熱卻是另一番景象。羊群自找陰涼處,牧羊人就聚集在大樹底下,男人露骨多于含蓄地互相講著酸話,女人們自然在與男人們打情罵俏的同時,談論一些東家長、李家短的瑣碎事?;蛘叽蠹揖鸵黄饘⒀蛉黑s到河邊的草地上,羊兒吃草,孩子們嬉水,大人們摸螃蟹、抓泥鰍、逮魚兒,回去的時候也不忘給豬牛割草,或揀拾一些樹枝做飯,砍一些樹木回家備用,處處呈現(xiàn)出一派愜意和諧的景象。
故鄉(xiāng)的開心事還很多,但大多都于農事有關,也就不一一贅述了。總之,已離開故鄉(xiāng)好多年了,故鄉(xiāng)人談論的主要話題依舊是誰家今年收成有多好,誰家蓋了新樓房,誰家娶了一房漂亮的媳婦,誰家的娃娃考上了什么大學,誰家以前窮現(xiàn)在富裕了,誰家以前富有,但生了個不成器的孩子敗了家等等,全是與他們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事。往日的朋友也基本上都已成家立業(yè),各人都在忙碌著自己的生活,很多人都失去了聯(lián)系,由于長時間不聯(lián)系彼此也變得客套和陌生了。很多老人去世了,很多小孩誕生了,有的人家的媳婦、孩子我也從未謀過面,不免感覺人事變遷而生出一些感慨。值得高興的事,在改革春風的吹拂下,現(xiàn)在村里人的生活也變好了,很多人都住進了二層小洋樓,電話、手機、VCD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我家雖沒有太大的改觀,繼我之后,妹妹也考上了大學,而弟弟也已娶妻生子,正在籌辦著蓋房子的大事。所不同的事,父母明顯的變老了,一切都大不如以前,除為家里的事操心外,還要為我這個未成家的家中老大,去承受別人的閑言碎語甚至是譏諷嘲弄。對于父母的焦急與催促我深感愧疚,對于親友的詢問與質疑我無言以對,對于他們的激勵鼓舞我也只能是心存感激,而對于村里人復雜的眼神我只能保持沉默或苦笑不語。
環(huán)境已變化,生活在變,我也在變。變化與成長中不免會因世態(tài)之炎涼、人情之冷暖而生出許多的感悟或感嘆,也不免會因為環(huán)境和人際交往的原由,而沒有辦法的丟失以往的純真與良善。雖然現(xiàn)在比以前成熟了,但也不免多了一些世故和圓滑,多了一些雖不過份、但心靈深處卻實在不愿接納而又沒有辦法不接納的虛偽甚至是狡黠。人畢竟生活在現(xiàn)實中,既然沒有辦法改變,那就只能適應,只是不要做的太過份,不要因此而玷污了人格、泯滅了良知就行了。
工作之原由回家真的是越來越少了,環(huán)境之關系,即使回家與村人的交流和溝通也是愈來愈難融合了。但我知道,我并不比我那些可敬可愛的鄰居和村友們高貴多少。我們之間除了生活方式不同外,都的人,都是在靠勞動追求著幸福。我們之間是平等的,我不能、不愿、也不敢對和我的父母、我的兄弟以及與曾經的我一樣的農民們,表示出一絲的不屑一顧。我知道他們比我生活的艱難,但他們在生活的重壓下比我勇敢、比我堅強、比我執(zhí)著、比我強大,在面對紛繁世事中,他們比我寧靜、比我安詳、比我坦然、比我樂觀。不論是出身的緣故,還是出于良知與道德的考慮,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都應保持住農村人純樸、誠實、勤勞、吃苦、善良的本色,因為這些都是人應該有的美德和品質,也只有這些東西才能使我在異地他鄉(xiāng)生存下去并得到發(fā)展。
盡管我真的想和村里人多交流,但時空阻隔不允許,盡管我想和他們走得更近一些,但由于工作環(huán)境、職業(yè)習慣、文化心理之差異,我們之間的心理距離在拉大,交流鴻溝在延伸,我只能盡力地去理解和融合于他們中間,只能在內心深處祝福和我父母一樣的他們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祝福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健康、美滿、幸福,祝他們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