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隨筆:無意讀書是佳境

作者:佚名 2006-09-14 09:27 來源:中國煤炭新聞網
隨筆:無意讀書是佳境

作者 潘啟雯


讀書,最好是讀那些經典的史學之作,那些經歷時光流年沉淀下來的有豐厚歷史底蘊的書。這種書,往往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和你進行一種從靈魂到意識的脈脈交流,這樣的感覺不是每一個讀書人都會有的。經典的好書總是需要你用一種最為純凈的心態(tài)來品讀,哪怕是用你一輩子來完成。和這樣的好書對話,其實是一種使你更加睿智的過程。在那些文字的背面,即使你一輩子沒有完全領悟,可是,沾染著那些經典的一絲靈性也就足夠了。因為,文字的光芒總是在愁苦之外。讀書使那些精明的文化人,從中嗅到了書味的感覺:讀書,是一種潛存于靈魂之中、游離你思想之外使你愈加高尚的事情。

詩經、九歌、漢賦、唐詩、宋詞等,穿越時光隧道,給了我們一種仰望人類文明的機會。然而,對于那些名存于當世的大家作品,我們又該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態(tài)去閱讀呢?隨著電視技術和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日越成熟,人們了解世界認知自我的能力也越來越得以強化。網絡文學的功用已經使文學變得更加得心應手,使文學的創(chuàng)作者們找到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生存環(huán)境。

所以,讀當代的作品時,你一定要有一種“無意讀書”的精神。它是你珍惜生命尊重藝術的明智選擇。無意讀書,其實是一種用最平和的心態(tài)來認真讀書的過程。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你的心中永遠不會存在一種怎樣的偏袒和成見。無論是言情的瓊瑤、三毛,還是武俠的金庸或是文化的余秋雨,他們的作品都值得你讀,只是借鑒的成份不同。最好不要抱一種功利目的去閱讀。文學的價值有時候不是一兩篇評論所能闡述得清的。金庸的作品,盡管狹義的成份煽動得人眼熱,但是,對于那種集儒學、佛學、社會倫理道德為一體的“金學”思想,又有多少人在意呢?一種無意的讀書,往往總是需要等待你用一種成長的歷程來品嘗:無意讀書,是一種大智若愚式認知積累。它是讀書人在書里書外最奢求的財富。

不要理會那些滿紙銅臭和陋俗的文字,不要用一種功利目光來審視書面的人生。書味的感覺除去脈脈散發(fā)的書香之外,它的清淡至少也會讓我們過得泰然。

上一篇:隨筆 勇氣

煤礦安全網(http://cltuan.cn)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