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志 退伍不褪色——記川煤威達公司敘永煤礦退伍軍人李恩良二、三事
退役不褪志 退伍不褪色——記川煤威達公司敘永煤礦退伍軍人李恩良二、三事
他的生日是在建軍節(jié),打小就夢想成為一名軍人。他叫李恩良,今年28歲,中等身材,干練的國字臉,面容俊朗,性格直爽。
他的家在川南敘永縣震東鄉(xiāng)落葉村,主要依靠農(nóng)作物,真是靠天吃飯,恰在古敘煤田上,煤炭資源豐富,過去沒有開礦前,這里偏僻荒涼,守著金山受窮,他自幼飽受貧苦,在他心中立志改變家鄉(xiāng)的面貌念頭扎下了根。1996年川煤集團威達公司開發(fā)古敘煤田,在他家鄉(xiāng)逐漸建起了年產(chǎn)45萬噸的四川省敘永煤礦,他看到了礦山一點一滴的變化,家鄉(xiāng)的面貌日新月異在改變。如何定好自己的位一直在他心中徘徊,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毅然選擇出去讀書,隨后2005年12月到云南武警部隊服役,身在外,家鄉(xiāng)的情結一直索繞在他心中。
李恩良在服役期間,是一名好士兵,吃苦耐勞、表現(xiàn)出眾,曾獲得團級頒發(fā)的“優(yōu)秀士兵”稱號。當兵兩年軍營生活后,抱著離土不離鄉(xiāng),改變家鄉(xiāng)貧窮面貌的雄心壯志,他毅然選擇回家鄉(xiāng)發(fā)展。
10多年來礦山在發(fā)展,家鄉(xiāng)也跟著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礦山建設需要大量的年輕人,周邊大多村民也加入了建設煤礦的行列。2008年他退役后到敘永煤礦參工,目前父子三人都在該礦工作,收入穩(wěn)定,一家人安居樂業(yè),其樂融融。
李恩良先在機電隊學習電鉗工技術,由于部隊練就了他能吃苦秉性,動作敏捷、年輕好學,通過崗位的錘煉,練就了一手過硬的技術,很快成為隊里的技術“大拿”,隨后又調(diào)礦采煤二隊。
2012年2月的一天,李恩良上中班,采煤工作面安鎦子,出現(xiàn)鎦子緊鏈開關停不下來,一般情況下都會懷疑是遠控按鈕問題,于是換線就停下來了;一緊鏈又停不下來,且運轉(zhuǎn)中鏈子也斷了,因為過去從未出現(xiàn)這種情況。情急之下他想到了120型開關工作原理,通過幾次反反復復的測試,發(fā)現(xiàn)120型開關中間繼電器有時正常、有時卡死,最后換了一個中間繼電器,120型開關和鎦子恢復了正常工作。他說自己經(jīng)常下井處理生產(chǎn)設備的技術問題,但中間繼電器出現(xiàn)故障還是第一次。他出井和電鉗師傅交流時,師傅們也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故障,憑著他過硬的本領處理了這次技術故障大家稱贊不已。
今年7月18日早班班前會上,隊干對當班的工作任務進行了安排,在井下采煤工作面縮皮帶、安鎦子。剛布置下來,員工有情緒了。因為此項工作量大,以往都是25人參與,且需要12小時才能完成,而當班員工只有18人,人手少,工作難度自然更大。
看到大家有埋怨,李恩良上前說道:“我們這次雖然工作量大、人員少,但是只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是能夠完成的,任務完成了我們才能有好的效益”。到了工作面,他以身作則,帶頭干累活、臟活,工友們在他的帶動下也停止埋怨跟著干了起來。通過10小時的努力,縮皮帶、安鎦子80余米,創(chuàng)造了該隊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為中夜班出煤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現(xiàn)在李恩良是隊里唯一的一名電鉗工,只要該隊井下的設備出現(xiàn)技術故障,不分晝夜他會第一時間趕往現(xiàn)場處理。工作之余,李恩良會與電鉗技術人員、工友們寢室交流經(jīng)驗和技術問題,推廣技術,資源共享。李恩良的工作狀態(tài)就像當兵時一樣,24小時待命,隨時都有可能下井處理設備技術問題,很少有完整的休班。
“他每月20多個井班,負責全隊井下設備維修,還兼隊里做工資,工作繁雜,他毫無怨言,保質(zhì)保量完成,可能是軍旅生活養(yǎng)成的特質(zhì)”,隊黨支部書記唐孝建如實說。
李恩良既有軍人的本色又有80后的青春活力,他積極參加團的各項活動,不管是義務勞動還是座談會,都能看到他活躍的身影,今年3月他當上了隊團支部書記。他主動向黨組織靠攏, 2011年,他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當筆者問及李恩良有什么人生格言時,他笑嘻嘻地說:“服從上級的命令,腳踏實地的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什么夢想呢?他說:“希望家鄉(xiāng)同礦山一樣發(fā)展,工作穩(wěn)定,安居樂業(yè),家庭幸福,早日達到小康水平”。簡單的幾句話卻道出了青年的人生追求。
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軍人作風,我們衷心祝愿他永保軍人本色,在煤海再立新功。
(趙安洪/文 楊林森/圖)